格力电器:尊重员工价值 托起中国梦
招不到人,一线员工跳槽频繁,对企业忠诚度较低,这成为了制约眼下多数企业发展的大问题。
制造业如何完成转型升级,延续“世界工厂”这一“中国梦”的辉煌?解决用工问题无疑是重要一步。
作为空调业的龙头老大,格力电器[0.96%资金研报]认为,“中国梦”是建立在个人梦的基础上的,只有维护员工梦想,才能实现集体梦想。格力电器一直用在用“尊重”和“责任”打造一个人性化的企业,推动员工与企业、个人与集体的共同成长。
创造舒适环境,圆年轻人工作梦想 年轻人为何不愿进工厂工作?为什么即便进了工厂,还是频繁跳槽?他们提出的离职理由五花八门,“工厂周围没有网吧”、“这间工厂女工太少,我想找个女朋友”、“我的老乡在那家厂,叫我过去我就去了”。
为此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认为80后、90后员工不够成熟,眼高手低,浮躁,不愿吃苦,拒绝加班。然而他们忽视的是,80、90后的年轻人不同于60、70后的员工,成长于新时期的他们,有着更多生理、安全与社交上的需求。
对此,格力电器的看法是,员工频繁跳槽是因为企业没有满足员工的需求。负责任的企业首先应该致力于保护员工的利益,以让员工和企业结成“命运共同体”。
“很多企业都对员工有忠诚度的要求,但在提要求之前,要先看企业是否满足了员工需求,是否让你的员工爱上你的企业?其实,他们也想打一份长久的工。”
格力电器二十多年来的工资水平一直高于行业的薪酬水平。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公司就为员工购买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并提供免费上下班车、免费午餐、节假日慰问金、中晚班津贴、工龄津贴、特殊工种津贴等各种福利。
格力电器空调及其配套生产基地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进行文明、安全、无公害污染、清洁的生产,并推行6S管理和现场管理,保证生产基地宽敞明亮、环境整洁优美,确保员工身心健康。
由于一线工人都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城市工作生活,短时间内靠自己解决住房问题困较难大。格力电器先后斥资6亿元建设员工宿舍,让一线员工都能享受“一人一居室”,结婚了则有一套50平的两居“过渡房”。
提供成长空间,圆年轻人成长梦想 面对一线员工“不爽拔腿就走”的现象,阿里巴巴掌门人马云曾有过妙断。他说:“员工离职原因林林总总,只有两点最真实:1、钱,没给到位;2、心,委屈了。这些归根到底就一条:干得不爽。员工临走还费尽心思找靠谱的理由,就是为给你留面子,不想说穿你的管理有多烂、他对你已失望透顶。仔细想想,真是人性本善。作为管理者,定要乐于反省。”
除了提供高于同行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格力电器给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畅通的上升通道。
格力电器视员工为战略资源,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内部培训、“能者上,庸者下”的晋升机制以及各种物质的精神的激励机制,努力为员工搭建事业发展的平台,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格力电器还通过建设技术工程学院,让一线员工有机会在企业继续深造,使90%以上的一线员工都具备大专学历,成为技能型人才。
同时,格力电器还专门为从事研发和技术一线的员工开辟另一条平行的薪酬体系和晋升标准,让技术工人和研发人员能够专心发挥自己的特长,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也能和中高层管理人员一样拿高薪、受尊重。
格力电器技术骨干、中层干部乃至高层领导,大都是从基层提升上来的,“从来不用空降兵”的格力电器在外界也享有“黄埔军校”之称。格力电器的研发团队,10多年土生土长培育起来的核心骨干占研发团队总数量的20%以上。
不久前,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CCTV“开讲啦”毕业季特别节目也再次强调,格力致力于为企业员工打造一个更加平等广阔的工作平台,让更多年轻人变成社会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