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空调市场将“强者更强”
2004年03月29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在空调原材料上涨30%的情况下,今年空调价格走势如何?格力、国美近日分道扬镳,暴露了厂商矛盾升级,厂商健康关系如何建立?24日,中国空调销售市场连续11年蝉联第一的苏宁电器在广州召集空调峰会预测:
产能严重过剩整合刚刚开始
虽然今年空调市场尚未真正启动,但空调厂家对未来的竞争形势早已忧心忡忡。科龙电器副总裁严友松预言“全行业的亏损今年可能发生。”青岛海信总裁助理杨云锋认为“空调行业正经历电视行业前几年经历黑色的时期”。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理事长霍杜芳用一系列的数据说明了空调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
据介绍,中国空调业2003年的生产能力超过6000万台,超过全球市场的总需求量。而空调业面临的市场情况是,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后,空调器市场开始进入平稳发展期,近年来国内市场容量将大致稳定在1800-2000万台左右的水平。尽管全球市场为中国空调业提供了市场发展机遇,但出口退税率下调,低价竞争已由国内市场延伸至海外市场,加上欧盟贸易壁垒的升级都将对空调的出口产生影响。此外,空调行业的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而产品价格不断下降,据统计,截至目前,空调器的原材料与关键配件的价格上升导致制造成本上升了30%,然而全国空调器的平均价格每年的降幅超过10%。
与会者一致认为,空调行业生存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必然使一些盲目进入和一批不具备竞争能力的企业难以生存,最终退出竞争,而这一优胜劣汰的过程将极其惨烈。
霍杜芳在对空调销售的数据分析中也指出,空调产业整合已经开始。前几年,由于内外资新进入者的业绩高速增长,空调业的产业集中度(前5家企业的比重)一度下降,由1998年的65%下降到2002年的38%,在家用电器各产业中是最低的。但2003年领先企业通过调整竞争战略开始巩固了自己的行业地位,2003年行业集中度达到44%,比2002年提升了6个百分点。她预测,2004年空调业的竞争形势将进一步体现出“强者更强”的特点,产业的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
涨价预言打破特价机不日杀到
对于老百姓来讲,空调行业如何竞争似乎较遥远,价格如何却是实实在在的,那么今年空调价格是降是升?
在论坛主持人对这一问题调查中,出现了戏剧性一幕,与会的14位老总预测价格会升,只有2位说价格会降。涨价一方的理由充分,原材料价格上涨,空调整机必将水涨船高。降价一方也论据充足,真正的价格定位应该是根据市场环境来定,根据消费者需求来定。其中,苏宁电器副总裁孙为民肯定地表示:今年空调主调还是降!
苏宁的行动已经开始。在本次峰会上苏宁宣布,从本周末起,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为期四周的大型空调促销活动,并首先从广东推倒多米诺降价骨牌。这次活动包括,在全国范围内投放10万台特价机,其中以1.5P机为主,占到总量的三分之二。在分布区域上,以广、深为重点地区,特价机数量为近3万台。其他各地台数均在2万左右。1P机要比原先下降5%-8%;1.5P机幅度更大,在7%-10%之间;2P柜机在10%以上。据孙为民透露,苏宁为此次攻势定下的内部目标是30万台。
据悉,在此之前,苏宁已经和与会主流品牌厂家签定了总额达260万台的大盘销售定单,其中,定制机达到100万台之巨,如果按业内预计的今年市场容量的2050万台左右计算,苏宁的定单总额要占到整个市场的八分之一,手握如此大单,苏宁在市场上的发言权显而易见。
孙为民解释原材料上涨的情况下,空调仍会降价原因有二。第一,大连锁与大品牌之间直供、定单式的供销模式使厂家、商家均有成本进一步压缩的空间;第二,一线和合资品牌价格整体下沉幅度较大,带动整体平均价格下沉。
产销方达共识厂商联手自律
日前,家电渠道巨头国美与生产巨头格力分道扬镖,国美在全国卖场封杀格力,使厂商关系成为敏感话题。在此次苏宁空调峰会上,厂商关系成为讨论的焦点之一。参加此次峰会的制造商与零售商达成了整合才能共赢的共识,并签下了中国空调史上首次联合发布针对行业良性发展的行业自律宣言“广州宣言”。
会上,厂商代表及专家学者都对厂商关系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华南理工大学商学院院长蓝海林教授认为,小渠道造就小企业,大渠道造就大企业。空调厂家改变以往批发、代理的渠道,而与大的家电连锁商建立直供关系,可减少大量交易成本和开拓市场费用。厂商再将这部分节省的费用转让给消费者,消费者可以从中得到价格与品质两方面的好处。海尔集团副总裁周云杰也认为,空调厂家的生产是为定单生产,而不是为库存生产,苏宁这样的家电连锁店开得越多,海尔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就越快,资金周转也越快。海尔与全国家电连锁合作,是通过网络空间的扩大而缩短流通时间。科龙、华凌等厂家也表达了类似观点。
在对厂商关系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空调巨头签署了“广州宣言”,宣言涵盖了配件、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业界人士认为,随着空调产业链不断优化,将带来空调行业健康的发展,最终将给消费者带来福音。
--中国空调制冷网小新摘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