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单一模式16%新建筑使用可再生能源
从太原市建筑节能管理中心获悉,截至11月30日,太原市今年又有186万平方米的建筑采用了可再生能源供热方式。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可再生能源在太原市新建建筑中的应用比例逐年增加,从2005年的不足1%发展至2009年的16%,实际应用面积累计达到550万平方米。
太原市城镇既有建筑总面积7566万平方米,供热主要是靠燃煤来实现,每年新增供热面积500多万平方米,供热、用热矛盾逐年加剧。这种单一的供热方式和供热投资模式,制约了太原市建设宜居城市和绿色城市的步伐。
为了解决城市日益增长的建筑用能与传统能源匮乏之间的矛盾,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在太原市建筑中的应用经过了一条从无到有,再到规模化应用的跨越式发展道路,初步形成了污水源、浅层水源、土壤源、深层高温地下水源"四轮驱动"的地源热泵应用技术和太阳能光电、光热与建筑一体化的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格局。
--2007年,"国瑞苑"污水源热泵项目获得"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称号,实现山西省零的突破。
--2009年,"山西省煤炭博物馆80kwh建筑与太阳能光电一体化应用项目"成为山西省唯一获得"国家第一批建筑与太阳能光电一体化示范"的项目。
今年以来,根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三城联动"战略,太原市先后编制完成了《太原市可再生能源资源评估报告》《太原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太原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施方案》。在摸清资源底数、制定规划目标;建立健全法规、落实配套资金的同时,太原市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推进建筑用能主体多元化、运营多模式、能源多结构的供热机制,全面推进可再生能源应用。目前,全市获"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比例占到全省50%以上。
据悉,2013年,太原市可再生能源供热面积将达到2000万平方米,超过目前集中供热面积的1/3,这将从根本上解决太原市供热能力滞后、供热不安全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