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居高不下,绿色建筑叫好不叫座
前提: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多年来,我国的房地产业几乎是在资源、能源极大消耗和环境破坏的基础上快速发展起来的。尤其是我国的建筑材料、建筑设备行业,其绿色减排、能效最大化问题与国际水准相比尚有不小的差距。粗放的行业发展模式如何向绿色发展转型?转型的阻碍和重点又是什么?
无论是采取被动式节能,还是主动式节能,只是技术策略的不同,绿色建筑发展的一个前提应该是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提高人的舒适度。
“前一段时间我去庐山,看到了仰慕已久的‘庐山草堂’。在很多中国人眼里,那是高舒适度、身心合一的地方。”河北航空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光燕谈到舒适度的问题,非常感概。他提出,对于舒适度的实现,中国人更倾向于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则更多通过技术手段来达到舒适度的提高。他认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应充分考虑中国现有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丰富的文化背景以及经济承载力,多从传统建筑中汲取“低碳智慧”。他主张绿色技术发展应以普及、适用、稳定为方向,不应将其贵族化、复杂化。
核心:如何降低成本 “今天绿色建筑的道路走得坎坷,关键是成本的问题解决不好!”瑞士凯乐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常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绿色建筑的发展瓶颈。这一观点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广泛认同。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国绿色科技成本偏高呢?是理念的误区还是市场的炒作?常春认为,两者原因皆有,一些设备和厂家采用比较夸张的技术、概念和材料,人为地把绿色建筑的成本推高了,导致市场反映很消极。
“欧洲市场和中国市场在起步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直接带来了产品的成本差异。”沃茨(上海)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区销售副总裁鲁涤非认为,绿色建筑成本居高不下也存在客观的原因。没有形成良好的产业链,是导致整个中国的建筑市场成本偏高的重要因素。
他举例说,欧美一些节能产品和设备已发展超过20年,市场接受度比较好、产品成系列、有规模、产业链完善、成本不断降低。相反,国内节能市场由于起步较晚,即使是一些先进产品也尚未形成强大的市场需求量和生产规模,成本自然提高了。同时他提出,随着我国政府对节能建筑标准要求的不断提高,绿色节能产品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成本是完全可以控制住的。
“控制成本,主要是综合建安成本,规划设计应该是龙头。”北京腾远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汉东认为,目前我国的住宅开发基本上是由开发商在决定着整个房子的品质,设计师逐渐变成了一种工具,这是不正常的。他提出,设计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绿色设计的技术水平、综合统筹和管理能力,利用低价简单的建材、通过巧妙科学的设计来实现建筑的低能耗和高舒适度。
人居环境委员会执行主任王涌彬提出,绿色建筑的成本应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甚至整个社会体系来计算,这依赖于观念的突破和更新。他提出了一个非常具有创新性的思路:我国90年代开发的住宅,大部分都是50~70平方米的小户型,非常适合保障性住房的需求,而且目前这些房子基本上到了需要改造的时候,如果政府在这个阶段适时提出相应政策,促进这些小户型住宅的绿色化,从整个行业和社会面来看,将会节省非常多的成本!
机遇:适时推进保障房产业化生产 保障房建设是与会代表高度关注的问题。目前,保障房建设正在各个城市如火如荼地推进。5年全国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这意味着一半的建筑市场将由保障房来提供。如能把握此契机,推进绿色节能技术在住宅中的系统应用,将为我国房地产市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积蓄巨大的潜能。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刘东卫是住建部《公共租赁住房优秀设计方案》编制的牵头人,他认为,设计标准化是推动公租房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实施产业化后,开发商可以通过大量采购通用化、标准化的构件和部品,实现成本下降和工期缩短,保质保量地完成保障房的建造工作。他呼吁,我国住宅产业化已推行10多年,一直不见成效,如果错失了保障房建设的这个最佳契机,对我国的住宅产业而言,将是巨大的悲哀。
作为业界权威专家,人居环境委员会专家组组长开彦对标准化设计的思路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公租房走定制化、标准化、集成化的道路,可以很好地解决质量、成本、舒适度等问题。他建议,将《方案》提供的23种标准图作为全国性的标准,加大力度推广。
趋势:从建筑单体到城市住区 谈到未来发展,与会代表均认为,从单体建筑向成片的一个城市社区发展,是绿色建筑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开彦提出:绿色建筑的理念和方法,不光是局限在一项技术,一个设计上,还要贯彻到城市社区和整个绿色城市中,贯彻到我们每个人的行为当中,最终组成一个生态和谐的绿色社会。他说,在城市社区这一更大的区域来实施绿色建筑的理念和方法,更加有利于完善城市机能、提升城市文化品质、最大限度地发挥节地节能效应,享受城市文明居住品质的提升。人居委编制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住区建设导则》就是以绿色住区为基点的绿色标准体系,目前正在与多个城市和企业合作,加快将绿色建筑的理念和方法从单体建筑推向城市社区。
路漫漫其修远。尽管当前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燎原之势已成,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不断深化调整、绿色产品市场的逐步成熟,随着政府、企业、消费者多个层面的着力,绿色革命必将漫卷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