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打造制冷等几大产业集聚的新兴工业基地
作为一个传统农区,商丘工业基础薄弱,但近年来新型工业化步伐却铿锵有力。
在"三化"协调发展的主线下,我市以产业集聚区为平台,以项目为抓手,积极吸引外资,承接产业转移。短短几年间,全市新上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形成了制冷机械、纺织服装、超硬材料等几大产业集聚,一个新兴的工业基地雏形初现。
前不久,省委书记卢展工莅商调研,认为"商丘的招商引资和产业集聚区建设,项目多、看不完,质量好、科技含量高,集聚度高、关联性强,很多项目创造出了全国第一、世界第一,增长势头猛、发展后劲足,呈现出跨越发展态势,走在全省前列".
"增强商丘在淮海经济协作区中的影响力,发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前锋作用。"这是省九次党代会对商丘提出的新期待。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市委书记陶明伦掷地有声:要打响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品牌!
产业集聚区筑起承接产业转移的大平台
在民权,从签约到投产,总投资12亿元的香雪海生产基地仅用3个多月时间,开创了国内制冷行业建厂投产速度之最;
在夏邑,从奠基到投产不足100天,并迅速完成了20个项目的组装,被大洋纱线的张家港老板誉为"第二个张家港速度".
而这仅是我市近年来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完善服务功能,把产业集聚区建成跨越发展大平台的一个缩影。
产业集聚区,这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要素的聚集点、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城市建设的闪光点,正在商丘大地茁壮成长。目前,全市11个产业集聚区累计完成投资300亿元,入驻企业1186家,从业人员达21万人。今年上半年,全市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50亿元,居全省第4位。产业集聚区的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主导产业更加突出,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中,我市落实"四集一转"要求,提升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承载功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力度,扩大产业集群发展,在加快道路、供排水和污水管网、供电、供热、供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标准化厂房、公共服务中心、生产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我市目前已确定重点壮大煤化工、煤电铝等主导产业,提升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发展制冷、食品等优势产业,培育碳纤维、金刚石微粉、特种玻璃等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大力加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建设。
在这方面,民权县做得尤为突出。民权县在打造平台、出台优惠政策的同时,为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又出台两个高招:一是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民权--打造中国制冷产业基地"的广告,二是在广东东莞、浙江慈溪和江苏昆山主要报纸上刊登民权制冷产业基地的广告,引起了制冷业界不小的"冲击波".目前,民权县产业集聚区累计入驻制冷企业40家,冰箱冷柜年生产能力400万台,冷藏保温车年生产能力1万辆,冷藏汽车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
无独有偶。有了产业集聚区的"纺织服装工业园"这个平台,再加上"河南知名纺织产业基地"、"河南省服装产业基地"的两块牌子,夏邑县吸引了全国知名品牌罗莱家纺的落户,成了罗莱家纺的河南生产基地,年产值10亿元。
夏邑县产业集聚区办公室主任陈斌介绍,产业集聚区纺织产业已达到110万锭,今年年底达到140万锭,而商丘整体纺织业不到300万锭。夏邑的纺织业占到全市纺织业的三分之一,今年年底接近半壁江山。
产业招商引导产业集聚
11月15日,天气阴冷,坐落在夏邑县纺织服装工业园的华鹏集团却"热火朝天":纺纱车间内工人紧张作业,织布车间正在调试机器,后期工地上施工正酣……
"卢书记来我们集团视察时,看到一期上了1000多台织布机,并且都是德国先进设备,很高兴,称赞我们企业的规模大,鼓励我们在3至5年内上市。我们全体员工很受鼓舞。"华鹏集团董事长宋惠华对省委书记卢展工视察时的情景依然津津乐道。
对于招商引资,夏邑县委书记倪玉民有一句口头禅:"把方便留给客商,把困难留给政府。"他常说,要把投资者当成亲兄弟,把老板的企业当成自己的事业;要打造诚信政府,让客商招得来、留得住、安下心、扎下根。
夏邑县产业集聚区规划总面积11.44平方公里,而一个"纺织服装工业园"就占了4.2平方公里。在产业集群发展上,夏邑县围绕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强力推动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两大主导产业,优先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先后引进大洋纱线、彩虹纺织、方舟棉业、永安纺织、华鑫织造等纺织服装企业50余家。
夏邑县的产业招商、集群发展模式,是我市产业集中布局的一个侧面。近年来,我市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集聚区目标定位,坚持"三围绕一突出"(围绕产业转移招商、围绕主导产业招商、围绕产业集聚招商,突出招大引强),有选择地重点招商,与大企业和央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今年,我市各产业集聚区加强了对各类行业龙头企业、跨国公司和五百强企业的招商力度。民权县在成功承接香雪海整体搬迁和飞龙电器压缩机项目转移之后,今年又签约了投资6亿元的浙江华美集团年产150万台冷柜项目;梁园区主要领导先后20多次上门拜会国药集团、娃哈哈、安踏集团等大企业,新兴际华集团、广东凤铝集团等30多批次客商来梁园进行投资考察;开发区努力打造新兴工业基地,引进了投资5.5亿元的小鸟电动车项目、投资5.5亿元的爱玛电动车项目,成为具备一定规模的电动自行车生产基地。
"根据确定的产业集聚区功能定位,每个产业集聚区制订产业集群培育方案,确定一个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这是市委书记陶明伦提出的观点,也是我市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的目标和主题。
近年来,我市抓住浙江、福建、江苏、上海等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因产业升级急需外移的有利时机,在加工制造、养殖屠宰、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领域加大招商力度。以壮大食品加工业为重点,承接农产品深加工产业转移;以做强做大做深纺织服装业为重点,承接纺织服装业加工基地产业转移;以电子、生物制药产业为重点,承接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的产业转移。
在又好又快发展中,我市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重点引进产业层次高、科技含量高的重大项目,做大制冷、食品、铝深加工、纺织服装、生物制药等特色主导产业规模,吸引产业链条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培育一批产业集群。
省委书记卢展工在商调研时评价说,商丘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没有简单地接受转移,没有简单地承接落后的、过时的产业,这样就提升了层次。
优质高效的投资环境使承接产业转移顺畅快捷
在大洋纱线公司,"打造全球最大缝纫线生产基地"的鲜红大字矗立在楼顶,在后面火热的工程施工现场衬托下,让人感受到该公司强劲的发展势头。
"当地政府给我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就像卢书记说的一样,我们感觉到有支持、有后盾,没有后顾之忧。"操着一口南方口音,大洋纱线董事长钱瑞平说话时笑容满面,"我们在这里创造了第二个’张家港速度’.如果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这是不可想像的事。我们准备用3至5年的时间完成产业转移,打造全球最大的缝纫线生产基地。"
为企业搞好服务,夏邑县的"法宝"是"123456"软环境治理机制,认真解决项目在立项、建设和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夏邑县委办公室主任李永介绍,每周六,县四大班子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都要步行查看项目,看工地、看厂房、看安装、看投产、看进度,有问题当场解决,并对落户企业逐个打分。
为让引进项目留得住、有发展,我市在坚守政策底线的基础上,积极做好跟踪服务,使外来企业投资商丘的热情不断高涨,同时形成了"以商招商"的新格局。
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好坏,与管理服务体制密不可分。为此,我市要求各个产业集聚区由县(市、区)委书记任集聚区管委会书记、县(市、区)长任管委会主任,挑选一名工作能力强的优秀领导干部任常务副主任,专职负责产业集聚区管理和建设工作。对产业集聚区建设任务进行目标分解,与各产业集聚区签订目标责任书,纳入市政府综合目标管理。同时,强化工作推进机制,每月召开一次产业集聚区发展联席会议,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强化督导机制,坚持实行月督察、月通报、月排队、季观摩制度,半年进行全市综合观摩排序,由市主要领导带队定期分片区进行现场办公和督察点评。
"直通车"制度是我市为企业服务的真实写照。在我市,凡涉及项目备案、项目核准申报以及申报项目争取国家、省资金支持的,产业集聚区可享受县级发改委的权力,直接上报到市发改委。按规定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机械加工、城镇河道及湖泊整治、房地产、社会事业与服务业的建设项目及按照规定只需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市环保部门将环评文件的审批权下放到县(市、区)级环保部门。各县(市、区)的财政、工商、税务、国土、环保等职能部门,抽调人员在产业集聚区设置派出机构,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
在新起点上谋求新发展,在新形势下抓住新机遇。利用好承接发达地区产业的梯度转移的重大机遇,我市就能够实现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后发赶超、提升区域竞争力,构筑起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