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危机中空调业的几个“疑问”

2003年05月12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记者昨天从合肥市一家大型家电零售企业了解到,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空调的销售增长不到2%,远低于事先“几倍增长”的预测;从北京传来的消息说,受非典疫情的影响,北京市的空调销售在今年5月这个旺季开始的季节,下滑了近一半。 与此同时,今年3月,空调压缩机的出厂价格曾统一上涨10%至15%,继年初原材料涨价后,压缩机价格的上扬令仍在非理性环境中发展的空调业再次陷入危机。 危机中的空调业界又一次声称“这将是新一轮洗牌”的开始。洗牌究竟要洗多久? 从几年前开始,每逢空调业遭遇困难的时候,“洗牌”一说便甚嚣尘上,与当年的彩电业“如出一辙”。但与彩电业“牌”越洗越少不同的是,空调业的“牌”越洗越多。记者从一家商场了解到,去年该商场经营的空调品牌有13个,今年则达到27个,全国大大小小的品牌据统计已有数百个。 相对应的,空调业的“概念”也越来越多,让消费者眼花缭乱、真伪莫辨。事实上,在空调业目前缺少竞争规范的情况下,制造企业和流通企业均承担不了“洗牌”的重任,承担这个职责的应是有关的主管部门,必须尽快制定出标准,否则,“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规律将伤害整个空调业。 同时,今年可以算是国内空调业的“揭内幕”年。内幕还要曝光多少? 从年初开始,便不断有空调企业主动出击,曝光行业内幕,包括成本内幕、服务内幕和螺丝工厂内幕,其主题大旨都是“空调质量与价格比是否合适”的问题。早在去年,记者也曾接到过类似的“白皮书”,比较其内容,几无二致。在业界人士眼中,国内空调业的所谓“揭内幕”大多是企业推出新产品时的炒作,像去年一度引起“交锋”的“变频之争”更是将变频空调销售推上了一个新的层次。 但是,如果空调业只是沉迷于无休止的“营销战”中,而不在核心技术领域尽快寻求突破,企业的同质化本身将成为陷空调业于不利境地的最大“内幕”。彩电业的发展方向现在看正日渐明晰,而空调业给人的感觉却始终是“雾里看花”。 另外,在上次原材料涨价的过程中,空调企业基本均通过压缩自身利润空间得到消化,但此次原材料涨价却是在内有库存压力、外有非典疫情的双重压力下施加影响的,空调价格是否会逆市上扬? 从目前的市场看,合肥众多商场的空调价格相比去年仍有下降,但去年那种“大刀阔斧”式的“价格战”已不多见,降价幅度相当“稳健”。安徽苏宁负责空调业务的吴旭峰认为,由于生产企业对原材料的定货和商业企业定制的产品多在淡季,此次涨价的影响最多只会长期发挥作用,不会对目前的空调价格产生影响,尤其是对大中型企业。不过,对于小企业而言,这种压力会逐渐体现出来,据了解,目前已有一些空调企业打算减产或者停产。 --摘自《江淮晨报》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