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增大 粤空调企业抱团过冬态度暧昧
上下游产业链压力增大,粤空调企业抱团过冬但态度暧昧
继两年前八家空调企业携手成立采购联盟却“胎死腹中”之后,中国空调产业另一联盟组织“广东省家电商会空调器专业委员会”又在酝酿之中。
据称,包括格力、美的、志高、格兰仕等广东十家主流空调生产企业正筹备成立统一组织,图谋空调产业的集体话事权。不过,有分析认为,虽然十家广东空调企业占据着国内空调近七成销售份额,但是这种利益基础脆弱,既缺乏自律、又缺乏他律的“联盟组织”难以长久;甚至可能难逃二次“胎死腹中”的厄运。
联盟对外“抵上抗下”
2006新冷冻年伊始,随着空调产业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高攀以及下游渠道卖场市场话语权的继续加强,身处产业链中间的空调制造企业,正在面临着最为艰难的一个“冬天”。
据悉,酝酿这一企业同盟,正是出于为了加重空调企业原材料、压缩机采购的谈判砝码;以及应对急速扩张的家电连锁商,在下游为自身拓展更大的生存空间。
据透露,就在上周,国内压缩机厂家已经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目的就是沟通各自掌握的厂家情况,统一基调与所有空调企业进行谈判。让空调企业不得不服气的是,相对于整机企业的一片混战,这些上游厂家已经实现了实质意义上的“结盟”,这次他们之间的密会就将商定出对空调企业的统一谈判底线。
“相对于已经‘抱团’的上游压缩机企业,各自为政的空调企业在与之进行的谈判中显然缺乏砝码。”某空调企业老总坦承,粤系空调企业如果达成共识,集体砍价相信大有分量。据悉,有企业已提出建议,在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后,考虑建立联合采购基金,加大向上游要价力度。
但是,据记者就此对比两年前夭折的“采购联盟”商函,却发现其两者并没有什么本质不同。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当年八家企业发起的“采购联盟”,如今竟然有威力、东洋、迎燕、华凌等“过半”企业沉沙折戟,已然遭遇停产或重组危机。
联盟内部口径不一
据了解,目前纳入这一空调联盟盟友名单的十家企业是,格力、美的、志高、TCL空调、格兰仕、科龙、以莱特、深宝,以及美的旗下的华凌空调和正积极申请加入组织的中山长虹。
不过,令人觉得蹊跷的是,联盟内部各企业对于该组织的筹备进程却说法不一。
其中,有与会者向记者表示,成立前的筹备会议已于上周五在中山举行完毕,相关组织架构也已经初设完成。
不过,更多“联盟企业”则略显低调。格兰仕方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仅透露,目前联盟企业只是在思路上形成了相对的统一,而具体细则以及以后的组织形式尚没有进行讨论;而美的、科龙等企业,甚至表示因为“尚不知道该联盟组织”的有关信息,而“无法就此事接受记者采访”。
不过,广东省家电商会秘书长谢德盛认为,粤派空调以强大的市场份额谋求集体话事权,这对于避免恶性价格战、促进行业自律有积极的意义,而中国空调业内首次这样的尝试也是行业新的风向标,显示出在多年乱战后,空调业希望通过自身规范去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一种努力。
但也有资深分析人士指出,由于空调行业竞争太过惨烈,上述结盟的目标能否最后落实,尚待考验。而且,企业间的不同规模、水平、地位、份额以及相互间种种不和谐因素,都将可能导致联盟的流产。
大企业将“左右”联盟
同时,参与筹备会议的志高空调董事长李兴浩以及TCL空调总经理胡立宪也承认,多年来空调行业的混战很大程度上在于基层操作面,此次粤派空调企业能否实现“抱团”,一是要取得核心大企业的支持,另外就是要高层取得充分一致,强力贯彻到执行层,因此格力与美的的参与就很重要。
据有关机构最新统计,到今年10月止,美的市场占有率16%、格力14.1%,两家龙头企业合计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30%。而针对此前坊间传言“美的CEO和格力电器董事长朱江洪已确认将参加下月举行的正式成立仪式”,美的、格力两公司却都未给记者以肯定的回应。
另外,也有分析认为,根据目前所结盟的10家空调企业组成来看,其地域局限性十分明显,而且除松下、三菱、日立、三星、LG等外资企业外,青岛海尔、海信以及春兰等国内传统空调企业也尚在该体系之外,由此“联盟”在诞生前是否就会招致市场以及竞争对手的联合抵制,仍待观察。
■相关链接
今年27个空调品牌遭淘汰
日前,国家信息中心资源开发部推出“2005空调年度白皮书”指出,未来空调库存仍是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另外,2005年度空调品牌共计69个,与2004年相比消失27个;而69个品牌中,重点城市市场占有率不到1%的有48个。
“白皮书”同时指出,2005空调年度价格变化有3个突出特点。首先,2005空调年度整体空调价格略有上升,但增长幅度低于5%;其次,2005年整体空调价格依旧呈现逐月下降趋势;另外,空调价格的变化决定权掌握在经销商手中,经销渠道对生产企业的制约作用在终端零售价格上体现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