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采暖亟待地源热泵技术普及
衡量农民的生活水平,既要看农民收入的增加,也要看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在当前大力启动农村市场的环境下,如何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为农民选择既实惠又环保的采暖方式,已经成为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当前,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在奥运村中被普遍使用的热泵技术,因其绿色环保、节能清洁 、控制设备简单等优点,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这也为热泵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实,有着广阔地域的农村具有使用地源热泵系统的绝对优势条件。”有关专家指出,我国大多数地区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地热资源,为地源热泵技术的普及提供了先决条件。
据介绍,热泵是利用地表(浅层)水体、土壤、空气所储藏的太阳能和地热能作为冷热源,通过热泵方式进行能量转换的空调(制冷、供热)系统。其中,地源热泵可以利用污水、工业废水、地下水、河流、湖泊、地热、土壤等物质,进行能量交换,而不产生任何排放物。湖北省地矿局总工程师马元说:“我们进行对比实验发现,这种高效节能空调系统进行供热制冷的能效比在4.0以上,而传统分体式空调能效比最高只有2.9。虽然造价比传统空调高出20%%,但却比传统空调省电50%%以上,使用寿命在20至30年,也远远超过传统空调的8至10年。”
“低廉的运行成本,为热泵技术在农村的普及提供了可能。”据业内人士介绍,冬季采暖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看是衡量居民生活质量高低的标准之一。对于农民来说,采暖的投入是占家庭支出中比例较大的一部分。在新农村建设的解释中,新房舍是“五新”之一,新房舍的采暖及选择何种能源实现供暖也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2006年,北京市科委在北京市10个远郊区县组织开展了农村能源调研工作,共走访1000户农民家庭,获得有效调研问卷900余份,初步摸清了农村能源利用的“家底”。调研结果显示:北京农村居民家庭能源消费基本上完成了由初级能源向商品能源的转化。农村家庭平均年用煤2.9吨,用电920度,液化气3—4罐。而在农村居民家庭能源消费2.9吨煤中,用于采暖的达到2.3吨,比例接近80%%。按照热量折算,家庭能源消费中的60%%左右用于冬季采暖,78%%的家庭认为采暖负担重。
“以2007—2008年度采暖季为例,一户建筑面积100平米的农家小院,采暖燃煤费用约为1500—1800元,室内温度仅15℃左右。这还不算2007年以来,能源价格上涨所带来的负担。”有关人士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应该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以电价0.5元/度的价格水平计算,冬季采暖的费用可控制在18元/平方米左右。
当前,热泵技术最大的问题在于造价过高,农民难以承受。对此,有关专家表示,目前热泵技术已十分成熟,可以针对于不同地域、不同形式的农村建筑特点,提出适合该建筑的水、地源热泵系统,使得投资更低,整体投资可控制在120—150元/平方米之内。而对于新农村建设中保持单体农家小院的用户,系统的总投资可控制在300元/平方米之内。
同时,有业内人士呼吁政府应对于采用热泵技术的农村用户给予一定扶持政策。由于农村用户采暖使用的时段大都在夜间,因此,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够考虑出台给予农村用户以和城市用电采暖用户一样的峰谷电价政策。如果这一政策能够实施,将极大地促进农村家庭采用水、地源热泵系统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