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形成默契 难打价格战
“现在空调企业之间都已经形成默契,今年的价格战很难打起来。”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不打价格战是今年空调业与以往相比最大的不同。
空调价格将呈微升走势
记者近日走访了北京的家电卖场,发现一些国内外主流空调品牌仍不遗余力地大肆宣传,并将降价、促销的信息张贴在最醒目的地方。然而,记者发现,与往年一匹特价机1200元、1300元的价格相比,今年的空调市场上最低价位的产品均在1600元上下,且两三千元的产品占据了市场主流,四五千元的中高端产品占据着显眼的位置。据了解,近期包括海尔、美的、松下、LG等空调企业都纷纷表示,今年空调的整体价格不但不会下降,反而会上涨,总体将呈现微升走势。
除了价格之外,记者发现,空调企业之间的竞争着眼点也有所变化。虽然从表面上看,企业之间仍是拉开“打擂台”的架势,但是,各企业都将宣传重点放在各自不同的技术卖点上,名目众多的空调技术概念充斥着整个市场。
“今年的空调价格比往年平均涨了近10%。空调企业迫于现实的压力,无力也无心再打价格战,这种共同的战略选择,让这些往日死拼的企业看起来特别有默契。”业内人士说。
事实上,这种默契的形成与行业整体面临的不良形势有着重要联系。“在数月前铜价上涨的时候,企业仍有库存,空调价格没有立刻涨起来,而现在,企业已经过了缓冲期,价格再不上涨,就面临着亏损压力。”一位企业人士称,铜价上涨至少给每台空调增加100元到300元的制造成本。
企业与渠道的矛盾加深
近期,国美与苏宁几乎同时发布了《空调白皮书》,虽然二者的观点相同,但是,业内人士认为,出于渠道本身的利润考虑,二者都会不遗余力地压低空调产品的售价,最终,空调企业将成为渠道降价风暴的受害者。
据悉,3月底,苏宁电器就开展了一场空调降价活动,包括松下、LG、三星、三洋、大金、三菱重工等外资空调品牌与苏宁电器联手,以降价的名义启动旺季市场。随后,11家国内主流空调厂家又与苏宁电器签订了1.8亿元包销订单,声称将拉低市场均价15%至20%。
与此同时,国美宣布今年投入150亿元空调采购大单,最大限度地囤积了目前市场上主流品牌的产品,从而有效地抑制空调价格的上涨。为启动前期的空调市场,国美表示将一次性投入30%的特别让利机型,短期内空调价格较上年同期将有5%至10%的降幅。
业内人士认为,以往空调企业往往与渠道联合在一起以低价来打击竞争对手,然而,眼下渠道的降价策划已经越来越难调动空调企业的积极性,因为空调企业已有退路了,不涨价就意味着要亏损。
由此,业内人士认为,就目前的市场状况而言,空调企业与渠道之间的矛盾比空调企业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首先,对于渠道来说,不降价就无法立足和发展,此外,产品价格一旦上涨,企业的利润增多,企业就会加大马力开专卖店,这会严重影响到渠道的统领地位;其次,对于空调企业来说,目前全行业利润微薄,再不涨价将致亏损,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得不放下价格战,倡导涨价,并且,空调企业必须通过增加利润,自设渠道,才能摆脱渠道的控制。
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