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天元区今年开始用湘江水做空调
制冷快报 - 制冷快报讯:株洲天元区充分利用湘江水资源,运用水源热泵技术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今年4月13日,株洲市天元区应用可再生能源集中供冷、供暖全覆盖工程,通过专家评审。6月25日,株洲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就此召开专题会议,会议明确表示,统一在天元区范围内连片开发的新建区域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集中供冷、供暖全覆盖项目,并将其纳入株洲市重点项目开展前期工作。
根据株洲威能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株洲天易示范区应用可再生能源集中供冷、供暖全覆盖工程项目建议书》介绍,该项目总投资规模达120至150亿元,供应建筑总面积约4000—5000万平方米。初步规划在核心区建设五个能源基站进行覆盖,今年扩建嵩山路能源基站,开工建设湘水湾基站,2013年开工建设其他3个基站,到2020年,将完成湘江西岸5座能源基站,管网覆盖河西已建成区域。
五个基站将河水中携带的能量转换成冷暖能源,以长距离管网向建筑群输送,实现冷气、暖气和热水集中供应。项目建成后,这将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集中连片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
据制冷快报记者了解,该工程前期主要针对新建建筑,如一些新交房的小区,大部分业主尚未装修的房屋,而今后,相关改造项目也将陆续推进,如一些建筑已使用中央空调管道的,也直接可改接该工程管道。
相关数据显示,株洲属于地表水丰富,地下水匮乏的城市。而且,地表水资源分布不太均匀,主要集中在湘江沿江地带。沿江建设大型冷暖能源供应站,就是通过资源的集中利用,应用管网的长距离输送,解决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湘江在株洲穿城而过,源源不断流淌的河水为株洲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冷热能源。”湖南省制冷空调协会常务理事、水源热泵专业委员会主任戴小珍说,按湘江枯水季最低流量800m3/秒估算,湘江河水至少能满足2亿平方米以上的建筑面积供冷、采暖。天元区拥有30多公里湘江岸线,全区呈狭长地带,非常适合沿江建基站,向中心区域辐射供应。
“系统是以水源热泵技术应用为核心,首先从源头上降低冷热能源的生产成本。然后再通过蓄能技术应用,将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两项技术的应用,可以将生产成本降至常规中央空调系统生产成本的一半以下。”戴小珍说。早在2009年,株洲市已开始探索地源热泵技术。目前,包括建设局、卫生局等大楼,已经成功应用该技术实现集中供冷采暖。该项目的技术已非常成熟,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 沿江建设基站向中心区域辐射供应,最远距离可达到15公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经济性都能得到有效保证。
据制冷快报记者了解,现有的大多数中央空调项目,夏季运行成本均在25元/平方米以上。使用水源热泵系统,不需消耗用户家的电力,一般来说,可比使用一般空调节省30%费用。此外,水源热泵系统不需要空调外机、没有室内空调挂机、柜机,提高了房内空间利用率。
从“两型”节能减排角度测算,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48万吨至6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5万吨至157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44万吨至1.8万吨,减少氮化物排放3552吨至4440吨,减少烟尘排放1.68万吨至2.1万吨。
目前,我国长江以南地区还没有一个城市进行规模化集中供冷、供暖。该项目实施后,天元区将是我国南方首个集中供冷、供暖全覆盖的城区,该项目也将成为继湘江风光带、神农城后,株洲市的又一张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