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铜市趋势明朗
近期,由于市场缺乏新题材的刺激,伦铜、沪铜呈现了窄幅震荡的行情,但随着周四美国有关经济数据的公布,美元指数当日冲高至73.04。随着美元走强,伦铜破位下行,在伦铜大幅下跌的带动下,沪铜跌破60000重要心理关口,一度创造59880的近期最低点。截至目前为止,伦铜、沪铜的中期下跌趋势基本确认,建议场外资金今后操作时应以逢高沽空为主。
一方面,伦铜、沪铜下跌趋势基本确立,两个市场大幅上涨面临较大的压力。上涨过程的阻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尽管美国经济尚未完全企稳,但近期有关部门公布的有关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经济有止跌的可能。
次级债危机由房地产行业而起,同时,对房地产行业的冲击也最大。美国商务部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的新房开工量在前一个月大幅下降后4月份猛增了8.2%,创下过去两年多来的最大增幅,但仍比去年同期水平低30.6%。 数据显示,4月份美国的新房开工量经季节调整后按年率计算为103万套。其中,单户住宅新房开工量比前一个月下降了1.7%,按年率计算为69.2万套;多户住宅新房开工量则急增40.5%,按年率计算为32.6万套。反映未来新房建筑走势的新房建筑许可证发放量4月份也增加了4.9%,经季节调整后按年率计算为97.8万套,但仍比去年同期低34.3%。
最近美国的其他有关数据也超过市场预期。28日美国4月份耐用品订单额仅下降0.5%,远低于市场此前预期的2.0%的降幅;美国5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为59.8,前值为59.5,预估值为59.5;美国5月芝加哥采购经理人指数为49.1,前值为48.3,预估值为48.5;美国第一季GDP上修为增长0.9%,高于0.6%的初值。鉴于上述经济数据,美国财政部负责国际事务的助理部长克莱?洛厄里26日表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信贷紧缩正逐步趋于缓解。
与此同时,美国次级债危机冲击波正在影响着欧洲经济和日本经济。德国5月失业人数意外增加四千,而且也是两年多以来首次出现上升的情况;英国Nationwide5月房价骤降2.5%,同比下挫4.4%。日本政府日前公布的月度经济报告说,今年5月份,日本经济整体继续处于“增长停滞”状态。这是日本政府连续第三个月对经济形势作出类似判断。
随着美国经济触底,美元指数出现了止跌的迹象,截至30日下午5时20分,美元指数已涨至73.09附近,与上周五收盘价72.01相比,美元指数上涨了1.50%。欧元兑美元(1.5815,0.0045,0.29%,吧)则跌至1.5495 ,比上周五收盘价1.5760下跌了1.68%。尽管我们不能断言美元指数已经企稳,但起码可以说明美元指数当前阶段大幅下跌的空间已经比较有限。由于国际市场很多商品以美元计价,美元指数止跌对国际铜价具有很大的压力。
其次,国内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和消费旺季即将过去,铜市的支撑力度再度削弱
由于我国铜消费占世界消费总量的30%左右,我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国际上最大的铜消费大国。长期以来,国际基金利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铜消费数量巨大的题材,大肆炒作,从而发动了自元旦至今的一轮大幅上涨行情。但元旦过后,我国中央银行为防止经济过热,实施了从紧的货币政策,银行利率不断增加、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断上升,截至目前为止,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经高达16.5%,对控制投资增长过快和经济过热有很大的抑制作用。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后,市场盛传“地震可能促使央行放松从紧货币政策”,针对这种市场传言,央行行长周小川明确表示:央行高度关注四川地震灾害后中国的经济运行态势。按照中央“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发展”的要求,各级人民银行既要满足抗震救灾企业需求,也要落实好宏观调控举措,防止物价和投资增长过快。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4.70,-0.01,-0.21%,吧)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上述表态体现出央行坚持从紧货币政策的意图。
中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同日在上海表示,四川发生的特大地震令国内通胀进一步承压,中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完成4.8%目标压力非常大。政府将继续从紧政策以抑制通胀,是否有新的紧缩政策出台,须待救灾工作告一段落后再予以研究。
同时,从现货供求状况看,旺季不旺成了今年铜消费情况市场的主要特点。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中国4月精炼铜进口量为 127,977吨,同比下降31%,1-4月精炼铜进口总量为517,109吨,较去年同期下降23%。26日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经季节性调整后,日本4月铜轧制品产量为82,533吨,较3月下滑1.7%。4月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0.1%。此外,世界金属统计局数据显示,欧洲27国今年一季度铜需求为95.2万吨,同比下降12.7%。2008年第一季度全球铜市场供应过剩不到4000吨,去年同期为供应短缺89,700吨,一季度铜矿产量为 366万吨,同比下降4%。全球精铜供需缺口的缩小使得现在的高铜价承受更大上涨阻力。
伦敦库存情况也再度验证上述特征,伦敦库存5月7日创造了最低点109025吨后,以后缓慢上升,5月29日达到近期高点126400吨,尽管周五库存有所减少,但仍有124950吨。我国作为一个铜消费大户,为迎接消费旺季的到来,第一季度积极备货,3月21日上海库存总量达到近期高点67824吨,随着消费旺季到来,库存数量有所下降,但截至5月30日,仍有44554吨的库存,高于1月25日的18158的最低库存。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国内消费旺季即将过去,库存对市场的压力将逐步显现;二是库存下降周期基本结束,按照季节习惯,在经过消费淡季后,今后有可能进入库存增加周期。
最后,LME的盘面表现对多头非常不利。春节过后,国际基金借助中国题材大肆炒作,场外做多资金蜂拥而至,LME持仓量一度高达到28万多手。随着该题材被市场逐步消化,多头主力在中国消费旺季,趁市场狂热之际,借助高位震荡的手段悄悄平仓,截至上周为止,持仓量减少到24万手以下。随着多头主力有序平仓,大盘上涨的动力大大削弱。尤其是上周四伦铜跌破8000的重要心理价位,创造7870的近期最低点,伦铜的头部特征得到确认。由于沪铜、伦铜在高位震荡时间较长,积聚的空头力量很大,一旦趋势明朗,下跌空间将非常可观。
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外宏观面因素及现货市场的供求格局等因素使中期下跌趋势基本得到确认,但短期内两个市场也存在技术性反弹的要求。
首先,沪铜、伦铜分别跌至60000、8000附近,上述价位不仅分别是两个市场的重要心理关口,同时也是各自的第一目标位,在实现第一目标位后,大盘存在技术性反弹的可能。
其次,沪铜、伦铜从高点下跌至今,空头已经获利颇丰,空头获利平仓也在短期内对大盘形成一定的支撑。
综上两个方面,笔者认为,鉴于宏观面和基本面的因素,伦铜、沪铜两个市场中期下跌趋势基本明朗,场外资金在今后交易中应保持空头思路,以逢高沽空为主,不要轻易抢反弹。但从短期看,由于两个市场分别跌至各自第一目标位,技术上存在反弹的可能。鉴于上述走势分析,建议场外资金耐心等待反弹高点的到来,从技术角度看,伦铜、沪铜的反弹目标分别为62000-62500、8150-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