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科技盛宴 新能源成亮点
1851年,原籍广东的上海商人徐德琼出现在第一届世博会上,惊叹:世博会好比一场赛奇会、炫奇会,真令人大开眼界。大饱眼福的同时,他的“荣记湖丝”也得了金奖、银奖,如果要拓展海外市场,这也算块不错的敲门砖。从文化之眼,我们看到的是世博的包罗万象、奇妙瑰丽;而从财经之眼,世博或许更令人耳目一新。
1985年,大英万国工业博览会上的蒸汽机;1878年,巴黎世博会上的电话、留声机;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电的发明和应用;1939年,美国旧金山世博会上的电视机、录音机、尼龙、塑料制品……
一批对未来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新科技,通过世博会平台传播开去几乎是个惯例,而上海世博亦将成为新科技的起跳点。
一批新技术将亮相明年世博会,虽然这些新技术成本还偏高,还未大规模运用,但已经有一批上市公司紧抓世博机遇早就行动起来。对此,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也表示,世博会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科技项目能够得到广大观众的检验,只有通过这样的检验,它才能够成熟,才能够形成市场。
早在2005年,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等多个部门就联合启动了“世博科技行动计划”,世博科研中央和地方投入共7亿多元,专项安排了科研开发课题232项,面向上海世博会需要开展科技攻关,涵盖能源、建设、环境、运营、展示和安全等六大重点领域。
光伏发电展示区
11月中旬,工人们正在对世博会的主题馆和中国馆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设施。
“最后的调试工作将于近期正式完成。”负责这一项目的是申能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副总经理赵国靖说。该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开发,上年净资产38294.42万元,为申能股份参股企业,持有其30%股权,去年还曾对其增资6000万元。
赵国靖介绍,中国馆和主题馆太阳能装机总容量为3127kwp,总安装面积约3万平方米,是目前亚洲单体建筑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电站。电站建成后,每年可向国家电网发送约284万度点,意味着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000吨。
“这是世博科研项目之一,目前仅作为太阳能示范项目。”赵国靖说。目前,主题馆、中国馆、南市电厂等主要场馆及设施都已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设施,整个世博园区太阳能发电能力将达4.5兆瓦,是中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展示区。
据了解,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包括多晶硅原料生产、硅棒、硅锭生产、太阳能电池制造、组件封装、光伏产品生产和光伏发电系统等环节。
不过这一行业距离广泛运用还有一定距离。国信证券分析师彭继忠认为,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目前受到全球各国的重视,在过去数年中已经取得极大发展,国内相关产业更是因此得以快速成长。然而,不可回避的一个事实是,光伏能源是一种昂贵的能源,其成本远远超过现有的火电或者水电的成本。
而中电科技集团48所副所长王俊朝也表示,该产业链两头在外,多晶硅材料生产量小,近90%需要进口,近几年多晶硅材料价格飞涨了10倍以上,目前光伏发电的单位成本与火电成本相比仍有5-10倍的差距。
虽然如此,我国对于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方向已经十分明晰。《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草案)》的目标是,“到2020年,新能源发电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达15%”。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在2011年、2020年将分别达到200万千瓦和2000万千瓦。
冷暖革命:地源热泵
此外,地源热泵、江水源热泵技术是世博园区的又一亮点。
根据世博会规划,江水源热泵供冷/供热系统主要在3.22平方公里的世博围栏内的5个功能片区实现,减少中央空调冷热源系统的综合能耗,缓解城市局部区域的“热岛”效应。其中,南市电厂老厂房改造就充分运用了这一技术,该电厂在博会期间,将供应世博园浦西E片区15万平方米展馆的空调冷热源。
其实,在2003年建造“鸟巢”时,就采用了地源热泵技术,采集浅层地热能——在地壳浅层水体和岩土中贮存的大量清洁可再生能源,极大地降低了能耗。
这一技术在世博园区的各建筑上广泛运用。据世博组织者介绍,如巨大“喇叭花”的世博轴工程是上海世博会最大的单体工程,它利用了江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等技术。世博轴是世博园区的主出入口和中央人行立体交通枢纽,承担世博园区23%的人流,按7000万人次参观者计算,平均日承担9.2万人次,最高可达18.5万人次。
此外,世博中心、世博演艺中心、中国馆等都运用了这一技术。不仅如此,这些建筑还采取了诸多新技术,如世博中心采用了光伏发电、自然采光、冰蓄冷、雨水利用、杂用水收集、绿色建材等大量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世博会期间,该中心将作为世博庆典活动、招待宴请和论坛活动的举办场所。
据悉,地源热泵技术是当前较先进的供暖制冷技术,不仅是清洁采暖热源,还比燃料直接燃烧要节能20%以上。早在2000年,中国国土资源部就制定了《中国地热资源规划》,推动地源热泵技术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目前,中国北方一些城市已经开始运用,沈阳市有4300多万平方米房屋通过地源热泵技术采暖。地源热泵机组通过压缩机和热交换器从地下水中吸收热量,制热时出水温度最高可达90摄氏度,冬季以适合的温度释放到室内。
一些地产公司已经开始使用这一技术。中华企业副总经理印学青表示,公司已将地源热泵技术运用到地产开发中,南郊中华园和宝山美兰湖项目都运用了这一技术。如宝山美兰湖二期项目,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把会所土壤作为冷、热源,应用地源热泵为会所提供空调和热水。不过,她未透露使用这一技术的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