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氟制冷剂市场仍然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萤石(CaF2)是氟化工行业的源头,拥有丰富的萤石资源是我国氟化工行业发展的优势所在,我国已经探明的保有萤石储量达2.7亿吨,居世界首位。萤石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从1999年起,国家将萤石作为战略资源进行保护。丰富的萤石资源,加上良好的投资环境、广阔的市场、相对低廉的制造成本使得国外企业氟化工产品的产能快速向我国转移。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GDP以近10%的速度增长,氟化物的需求年增长率达到12%以上。特别是汽车、电子信息、建筑与石油化工业的迅猛发展,为氟化工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HF、AlF3、F22、TFE单体等基础原料已形成规模,ODS替代品的开发已形成系列,以芳香族氟化物为主体的含氟中间体有了很大的发展,三废治理技术有了较大进步。我国氟化工的生产企业集中在浙江、江苏、上海、辽宁4省市,这些地区的产值约占全国产值的80%以上。我国氟化工的消费分布较广,但原料型氟化工产品的消费也主要集中于上述四个地区。
但是,目前我国在氟化工领域,除全氯氟代烷(CFC)、氯氟代烷(HCFC)和聚四氟乙烯(PTFE)的生产形成了规模外,其它氟聚合物的生产仍处于试验、试产阶段,能够产品化的品种有限。在整个行业链条中,国内企业在靠近原材料的低端产品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在附加值高、加工深度以及技术要求高的产品领域中,基本上由国外企业占据。目前已在国内设立合资或独资的跨国公司有美国DuPont、法国AtoFina、日本Daikin、比利时苏威等。国内发展氟化工具有原料资源丰富、投资低、劳动力便宜等优势,中国日益成为国际氟化工生产和出口基地。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给国内氟化工带来了技术,同时也加剧了竞争。国内低端领域竞争已经十分激烈,跨国公司的重点主要在于控制高端市场,同时获取国内的氟资源。
近年来,随着国内家电、汽车消费增长迅速,作为空调制冷工质的含氟制冷剂需求量大增。进入2009年8月份以后,由于国家启动农村“家电下乡”和城镇“以旧换新”政策,空调冰箱市场迅速回暖,由此带动沉寂已久的制冷剂R22产品需求快速增长。R134a产品主要用做汽车空调制冷剂,09年下半年以来,汽车销量出现爆发式增长,造成R134a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价格创下历史新高。国内的巨化、东岳、三爱富、中化蓝天等氟化工企业均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2010和2011年盈利均呈现了200%以上的增长。这一行业景气一直维持到2011年年中,2012年由于汽车销量增幅放缓,空调旺季已过,R134a、R125、R22等含氟制冷剂的销售价格快速下滑,同时随着国内新增产能的开工,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
目前,国内市场最大的产品仍为含氟制冷剂。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框架,HCFCs有明确的淘汰进程,发达国家已完成大部分HCFCs替代,却反过来要求发展中国家一起加速淘汰,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应明确HCFCs加速淘汰的责任,HCFCs淘汰进程已成为气候政治博弈筹码,在发展中国家仍有较长生命周期。HFCs仍将是未来ODS替代品的主流产品,发行人以R134a为代表的主要产品仍有较长生命周期。HFC仍将是未来ODS替代品的主流产品,2013年后有明显增量,新兴市场HFCs消费增长迅速。根据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对HFCs设定限额并逐步削减,而不是淘汰,对HFCs的控制是基于GWP总量的控制,市场可以决定任一HFC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