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需求受全球制造业影响前景暗淡
制冷快报 - 中国有色工业协会2011年11月份首次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底中国铜库存为190万吨,不包括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仓库的库存,中国2010年底的铜库存为176.8万吨,高于2009年的121.8万吨和2008年的28.2万吨。由于这个数据远高出此前国外企业高管估计的100万吨-150万吨,直接引发市场各方的猜疑。
通过中国精炼铜实际数据和表观数据对比,把其中的差额作为库存结余量,或者说是积累库存。据空调制冷大市场调查了解,在国内实际消费方面,据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实际需求量远大于表观消费量,说明国内大量库存被消耗掉,至少说明除交易所库存外,国内铜社会库存不会低于0。假设2006年国内社会库存为0,可以测算,2007年-2010年,按CRU表观数据计算累积的库存量约为73.3万吨,按长江期货的表观数据计算得到的结果约为218万吨,由此可以看出,国内积攒的库存量远高于国外机构的预测,有色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与我们估测的数据相比偏小,如果加上今年积攒的库存量,估计2007年-2011年,按CRU表观数据计算得到的结果为89万吨,按长江期货表观数据计算得到的结果为266万吨。按照相关媒体对中国2011年实际消费的预测,266万吨的社会库存相当于4.33个月的消费量,远高于全球不到一个月的平均水平。
由于制造业是铜的主要消费领域,而全球制造业陷入衰退,尤其占全球铜消费量40%的中国制造业陷入衰退,这对铜消费增长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铜需求前景暗淡。据制冷快报记者了解,虽然欧洲央行和美联储等联合采取救市措施,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但从到期规模上看,欧洲债务问题仍只是刚刚开始,真正的考验将从明年3月开始,2012年整个欧洲将面临借入资金成本走高、还债压力巨大的问题。如果欧洲找不到开源节流、改善赤字的办法,欧债问题仍会继续拖累全球经济复苏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