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与制冷铜管全球霸主——李长杰

2008年06月12 00:00:00 来源:制冷快报

抛去企业家的身份,无言的李长杰更像是一位睿智的儒者。

西服笔挺、面容白晰、书画飘香、家具仿古……会客室里的李长杰,形象、背景似乎难以和他的“空调与制冷铜管全球霸主”等诸多光环联系在一起。有关这位金龙精密铜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金龙)掌门人的最新消息是,美国最大的铜管企业Wolverine公司已经进入他的并购视野,而其投资1亿美元的墨西哥生产基地将于年底投产……

今年3月12日,温家宝总理亲切接见出席全国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河南代表,在听取李长杰关于金龙的汇报后坦言,“我听了以后也为你骄傲”。

“金龙国际化战略的底线是什么?”某报记者求解。“这个底线不能给你说……”李长杰仰天大笑,“……就是吃掉他们啊!”

3月30日上午,采访在这样的“肆意狂狷”中开场。

其实,在公众的视野里,李长杰的这种王者之风并不鲜见。

2006年3月,国内外铜价持续高涨。作为价格风向标的伦敦金属交易所,期铜徘徊在“近年来的历史最高区域”。金龙作为家电制造产业链条上的一环,巨大的压力无可避免。当时,欲对金龙进行战略投资、且已与之“热恋”一年的摩根士丹利悄然遁去,李长杰却放言“无所谓”。

2006年年底,金龙的成绩单“出炉”:完成销售收入110亿元,出口3.7亿美元。“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绝地突围,李长杰如何运筹?

“我们通过战略合作取胜。”李长杰向《中国经济周刊》畅谈他的“合纵连横”。目前,海尔、格力、美的、科龙,美国约克、特灵,韩国LG、三星,日本夏普、松下、富士通等著名企业皆为金龙长期合作伙伴。“他们困难时我支持他们一点,我困难时他们支持我一点。这样做不仅能避免了恶性竞争,同时对价格的稳定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一个就是规模。我们一个集团的生产规模比日本全国的生产规模还要大,超过他们10万吨。”李长杰说。

目前,金龙在国内精密铜管市场已占有“半壁江山”,并以年递增200%的速度批量出口到美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欧洲、中东及东南亚地区。

在李长杰的语境中,技术与品质则是金龙的另一对抗御风险的杀手锏――一台空调大概要用4~5公斤铜管,铜管的质量决定着制冷产品的质量成本与工艺水平。要做出高精度的内螺纹铜管,其难度堪称“工业微雕”。1994年以前,由于缺乏技术,国内冰箱、空调所需铜管几乎全靠进口,“洋铜管”长期以虚高的价格死死 “卡”着国内制冷企业的脖子。

1995年初,李长杰上任时金龙已负债1亿元、累计亏损4400万元,他给奄奄一息的企业开出的药方是:用技术创新做企业重生的“起搏器”。

近年来,金龙对外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清华大学、日本岐阜大学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建立联盟,对内不惜血本进行技术创新,每年投入研发的资金均在1.5亿元左右,并因此取得了600多项技术成果、60项专利技术和6项国家行业标准的起草权。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