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以旧换新”背后的利益链
以旧换新已带来逾40亿销售额;部分“黄牛”倒卖旧家电赚取差价获利;家电拆解企业旧货库存猛增。
北京市开展家电“以旧换新”已经两个月有余,市民对于换购的热情逐渐升温。在“十一”黄金周期间,京城三大卖场在“以旧换新”的拉动下,创造了每秒钟卖出1.5台家电的销售业绩。
“以旧换新”的风光背后,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条。销售方、物流方、回收方、拆解方,以及更下游的拆解方。在国家相关政策出台之前,由于利益和渠道的缺失,我国正规操作的电子垃圾回收几乎是空白。如今,在9省市先行启动“以旧换新”试点的形势下,各方利益第一次都得到了照顾。虽然政策尚有待完善,但已经可以看到的利好趋势是,整个产业获得了持续发展的动力。
家电“以旧换新”实施两个月来,全国9个试点省市回收的废旧电器超过100万台。电子垃圾回收处理,也第一次被推向了产业的高度。
旧家电回收 “黄牛党”发现商机
9月24日清晨,北京潘家园跳蚤市场,由于是周四的“免费交易日”,来逛的人比周末还要多。
快到“十一”了,彩电成了这里的热门交易品。很多人来这里,只为寻找一台便宜彩电。
一位逛市场的老人告诉记者,媒体上整天都在说家电“以旧换新”的好处,他想给儿子买台新电视,但他家的电视买了还不到两年,参加“以旧换新”不划算,因此先来买台旧的,再享受换购的优惠。
按照跳蚤市场的“行价”,21英寸的彩电150元,29英寸的200元。
正因为有这样的需求,以旧换新政策反倒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一批倒卖旧家电的“黄牛”。
记者调查发现,“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后,不少人干起了倒卖旧家电的生意。这些“黄牛”以超低的价格收来废旧彩电,再以100多元的价格卖给消费者。而消费者再拿买来的废品,通过“以旧换新”获得400元的补贴。对于“黄牛”来说,他们卖给消费者的“废品”,实际收购价要低很多,最高不过几十元,能让他们赚取暴利。
让“黄牛”在补贴环节中获利,这显然违背政府的初衷。知情人士说,“黄牛”要么是以低廉价格收购旧家电,从回收企业那里取得换购新家电所需凭证,然后再将凭证加价出售给消费者;要么是直接用凭证去“以旧换新”销售点采购新家电,然后将新家电出售获取差价。
北京一家电卖场的负责人透露,有人甚至为此成立了公司,前往一些三、四级市场,低价收购废弃资源,然后以上述方式兜售需要旧品的消费者,赚取差价。
对此,北京市商务委员会服务交易处处长唐永宏表示,“黄牛”有可能会出现,但政府部门有监控机制,比如换购人的身份信息等,交售旧家电与购买新家电的单位名称和个人姓名必须一致,如果此身份信息连续多次出现,政府部门会对其限制。
百万旧家电 撬动40亿销售额
商务部10月19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8月10日以来,在家电“以旧换新”实施的两个月中,全国共回收五大类旧电器138.3万台,而同期销售新电器达102万台。“以旧换新”已经带来40.49亿元的销售额。
数据显示,在回收来的旧家电中,彩电占据的比例超过70%,其他依次是洗衣机和冰箱。
值得一提的是,仅在国庆8天长假中,“以旧换新”的销售数量为22.3万台,占两个月来销售总量的22%,政策对彩电、冰洗等传统家电的销售拉动最大。据财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今年可带动新家电销售500万台。
截至目前,北京市城八区的社区回收站点已增加到80个,16家中标回收环节的企业进驻这80个社区,集中开展家电“以旧换新”现场预约登记、上门回收等服务。在“十一”期间的最高峰时段,北京市每天的上门回收量就将近1万台。以大中电器中塔新活馆一家门店为例,仅10月2日就有5000多名顾客办理了预约收旧手续。
不过,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因不少家电使用年限较长,实际的回收抵扣价格并不高。除空调外,绝大多数的回收价都在百元之内。此外,从本月22日起,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对家电“以旧换新”回收价格作出部分调整,一些小电视、小冰箱,回收的参考价格仅为3元。没有换新打算的消费者,大多更愿意选择将其出售给收购废品的小贩,这也为“黄牛”倒卖旧家电创造了不少“有利条件”。
尽管“黄牛”的倒卖行为对消费者和家电企业,似乎有利无害,但真正受损的则是财政补贴,最后也会损伤消费者的利益。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曾晓安之前表示,2009年中央财政追加预算,家电“以旧换新”再获20亿元补贴,其中,地方财政承担20%。
不过,相对较低的回收价格也客观上减轻了家电回收拆解企业的“负担”。家电拆解企业北京华星环保市场策划部经理周徐表示,调整“小尺寸”家电的回收价格,对于他们肯定是好事,能降低收旧的成本。
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