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支架引事故 “空中炸弹”让人忧
制冷快报 - 制冷快报讯:最近,由空调支架引起的安全事故频发。空调支架超龄服役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业内人士呼吁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国家强制性标准。
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调查发现,部分空调室外机支架的安全隐患在“出生”时就已经埋下。此前由于没有统一的空调支架安装规范,市场上的空调支架质量良莠不齐,一些支架是由非标钢材或废钢料制成,承载能力明显不够,更有部分厂家粗制滥造,导致支架容易锈蚀腐烂。
据制冷快报记者了解,我国第一波空调安装高峰期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当时安装的空调室外机支架如今都已经到了该“退役”的年龄,但调查显示,广大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通常只关心空调是否能用,而忽视了空调室外机支架的“寿命”,即使发现室外机支架锈迹斑斑,也很少会意识到其危险性,更没想到过维护和更换。
近几年来,基本上每年都有由于维修工人修理空调室外机时,因为室外机的挂架问题而出人身伤害事故。这些事故的发生应该引起安全监管部门、企业、行业协会和维修工人的共同重视。
对于这个问题,安全监管必不可少,对于安装维修工人的安装资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同时,安装服务企业应该注重对维修服务工人进行规范标准的培训和教育。
尽管目前国家还没有统一的空调室外机支架质量标准,但在今年4月19日,中国家电服务维修协会已经发布了《空调器室外机安装用支架规范》(下称《规范》),这是我国首个聚焦空调支架安全的行业规范。
据悉,该《规范》对空调室外机支架的厚度、防锈度、紧固件规范以及支架检测规范都做出了具体规定,如支架使用的材料必须为3毫米以上的角钢或镀铝锌钢板、空调支架的承载能力不能低于空调器机组自重的4倍、使用寿命不得低于空调本身的使用寿命(10-12年)等等。
对于为何相关国家强制性标准迟迟未出台,法律界人仕认为,国家立法程序相当繁琐,先出台行业规范是必须的,行业规范可以作为立法的依据。
制冷快报记者了解到,国家也有出台空调安装标准,但不是强制标准。另外,这类事故涉及的主体较多,这些主体由不同的政府部门分管,发生事故时部门之间责任确定不明确也是原因之一。
对于空调支架超龄服役问题,中消协也在近日发出提醒,消费者在选购时首先要关注支架的材质。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空调支架的材质主要有三种:一是普通角钢材料,一般要求厚度>3毫米,安全使用期一般为5-7年;二是防锈能力较强的普通镀锌板,一般要求厚度>2.5毫米,安全使用期一般为7-10年;三是具有超强防锈能力的镀铝锌钢板或不锈钢材料,一般要求厚度>2毫米,安全使用期为10-15年。
调查显示,尽管家用空调器正常使用寿命多在8-10年,但大多数用户家中的空调10-15年后仍在使用。因此,为了避免安全隐患,空调室外机支架的安全使用寿命至少应该超过15年,而市场上常见的普通角铁支架由于防锈能力差,安全使用期只有5-7年,根本达不到空调使用期的要求。
中消协认为,室外机支架属于保证空调器正常使用的一个部件,应该同样享受“三包”。消费者在购买安装空调时也要将支架列入合同范围,以便日后维权使用。
空调制冷大市场专家认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出台是必须的,但标准的推出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当务之急是如何解决现有的“空中炸弹”。空调支架超龄服役问题已不仅仅是消费者的个人问题,而是一个社会管理层面的公共安全问题。
空调制冷大市场专家建议,社区街道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相关有能力的第三方机构合作,上门为居民提供支架安全性检测的服务,及时做好隐患的排查。政府部门也可以考虑整体施工,将相对永久性的设施与建筑外立面的改造配合在一起,一揽子解决问题。
与次同时,作为第一责任人,空调厂商应该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房间空气调节器安装规范》,及时为消费者提供符合安全使用要求的安装与检修服务。在为消费者检修保养产品及更换新产品时,有责任提醒消费者同时对支架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必要时为消费者进行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