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委表示节能潜力巨大
近年来,中国的资源能源消费增长较快,引起了世界的普遍关注。
从宏观层面来看,解决国民生产总值能耗过高的问题应当从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入手,抑制高耗能产业的盲目发展,加大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节约能源是我国能源政策的主要内容。在中国的全社会能源消耗中,工业占了70%,其中钢铁、建材、化工、石油加工、有色金属五大行业能耗又占全国工业能耗的69%。在重化工产业加快发展、比重上升的形势下,工业结构调整问题至关重要,潜力也很大。
中国工业的发展方针
工业仍将是202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主要牵引力量。1995年中国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工业的贡献度最大,15年内工业平均年增长速度达12.37%,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37%,工业企业上缴税金占财政收入1/3。工业在GDP中比重达42.3%,2006年进一步提高到44%,在各产业门类中比重最高。
中国工业经济总规模已居世界第四位,钢材、水泥、化肥等众多工业产品,生产规模和产量已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位。
根据国际标准,从人均收入水平、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工业内部结构以及城市化水平这四个指标进行衡量,中国目前的工业化水平还不高,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中国仍处于重化工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一部分产业已开始向高加工度化过渡,从现在起到2020年仍将是中国工业较快发展的时期。
中国工业在进入本世纪以来六年间快速发展,但能耗上升,能源消耗的弹性系数高于1,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高耗能、高污染排放,低附加值产品从发达国家向中国转移是其中一个原因。例如在中国的出口贸易中,来料加工占了不小的比例,其中就有氧化铝来料加工成铝锭的业务。在2006年中国出口钢材中,钢坯出口超过900多万吨。虽然国家从2006年10月1日起不仅取消出口退税,还加征10%出口关税,钢坯出口仍有相当数量。当前我国出口钢材每吨均价仅是600多美元,而进口钢材均价超过1000美元。造船工业也出现韩国、日本将船装件分段在中国制造,运回国内进行总装的倾向。今年我国出口商品中,铁合金、金属硅、焦炭等高耗能产品占有相当数量,外商投资于这些领域的也不少。对于中国这样人均能源资源量并不丰富的国家,从眼前利益出发,以牺牲环境和消耗能源为代价发展高耗能产业无异于竭泽而渔,是不可取的。中国政府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提倡发展循环经济。
过去一年,国家发改委在工业结构调整方面采取措施,遏制热点行业特别是高耗能产业投资过快增长势头。
制定规划和产业政策。国务院颁布了船舶、炼油、乙烯工业专项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发改委颁布了水泥专项规划和产业政策,发改委制定发布了PX、PTA行业发展规划和食品、纺织、医药、制盐行业指导意见。正在着手制定铜、煤化工、燃料乙醇、化肥、轮胎、稀土、黄金、造纸、医药等行业的指导意见。在这些规划和政策中都体现了提高行业准入标准,淘汰高耗能的落后产能。
调整出口政策。遏制高耗能原材料的出口,取消了电解铝、焦炭、铁合金、钢坯等产品的出口退税,将大部分钢铁类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从17%降低到了8%,还在研究将大部分钢铁类产品的出口退税率降到零。
加大淘汰落后产能。近几年随着技术进步,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取得了进展,我国已全部淘汰了平炉炼钢,自焙槽电解铝工艺,湿法水泥比重已降到了50%。国家发改委已与各省市签订了四年内淘汰5000万千瓦落后小发电机组,燃油发电机组的责任书,今年内力争先淘汰1000万千瓦,与各省市协商,签订淘汰3000万吨小炼铁,3500万吨小炼钢能力。2007年要完善、改造和关转禾草浆生产能力300万吨。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宣布未来五年我们将力争淘汰l亿吨小钢铁的生产能力。首先将300立方米以下小高炉,10吨以下小转炉淘汰,并明令不准建设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和120吨以下转炉。
同时我们已经部署,采取相似的办法,与各省签订淘汰小水泥的责任书。我国年生产水泥12亿吨,已连续十几年位居世界第一,但其中仍有一半是落后的湿法立窑水泥。同时随着各国对环保和能源的重视,停止在本国生产水泥,转向从中国进口的也越来越多。在中国的造纸业中高污染排放的草浆造纸曾占到70%,近几年加大了废纸造纸的比重,但仍有20%的高耗水、高污染排放的小草浆造纸,也正在拟定计划加大淘汰力度。
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的小生产企业与解决就业、增加地方财政税收有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但为了完成节能减排的任务,我们必须克服困难坚决予以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