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你怎么看?——水地源热泵篇
甲方观点:顺应市场,迎绝好推动力
据艾肯空调制冷网统计,2012年全国水地源热泵机组市场总量约为34亿,同比增长25.9%。与此同时,水地源机组产品成为2012年增长最快的产品之一,并连续多年以超过20%的增长率不断扩大市场。2013年,水地源热泵是否将会延续其超20%的增长率快速增长?
现如今,全球气候问题日益严重,加之资源的严重破坏和浪费,节能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众所周知,能源在日常生活领域中的应用极为广泛,怎样让能源得到可持续的利用,同时又不会破坏环境,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能耗同比以往相应增多,从相关数据了解到,近几年来,全国居住建筑能耗在基本不供热水的情况下消耗的能源量就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12.6%。每年城镇建筑仅采暖一项消耗的能源量就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1.5%,占采暖区全社会能源消耗的20%以上,在一些严寒地区,城镇建筑能耗高达当地社会能源消费的50%左右。因此,建筑能耗成为当前节能减排政策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水地源热泵项目的应用无疑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良好的选择。因此,很多城市都在根据自身的条件大力推进水地源热泵项目的实施。据行业相关人士介绍,中国地源热泵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中国地源热泵的应用排名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五年内中国地源热泵或将成为世界第一。
综合来看,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助力其快速增长:
其一,补贴政策对水地源热泵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国家在新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包括节能环保在内的7大阵型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地源热泵在全国居民住宅市场得到广泛推广,作为重要的节能技术,中央和地方对此都有不同程度的补贴。根据政策规定,凡采用水(地)源热泵技术的建筑物,通过向当地政府申报,可获得政府的政策性支持,减免建筑配套费用140~200元/m2㎡。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国内计划完成地源热泵供热制冷3.5亿平方米,开发利用规模至少在700亿元左右。顺应这一背景环境,各地方政府、各厂家积极响应,因地制宜展开水地源热泵项目的政策制定和项目开发。尤其是被授予“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的成员,更是在建筑节能产品领域投入了更多的政策和精力。
其二,校企结合加大对水地源热泵的研发力度。目前,清华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天津商学院、合肥工业大学、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等高校纷纷开展了对于水地源热泵项目的研发,以期使得项目取得更高的节能型和广泛适用性。其中清华大学在多工况水源热泵经过多年的研究已形成产业化的成果,已建成数个示范工程,天津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则在制冷剂的专利方面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与此同时,水地源热泵的相关生产企业如美意、克莱门特、麦克维尔、富尔达、天加等品牌也加大了产品的研发力度,试图通过差异化的产品竞争获得更大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无疑,产品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将加大水地源产品的应用空间。
其三,应用范围广,热泵系统类型呈多样化。水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也称地能,包括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等)的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的空调系统。系统通过输入少量的电能实现低温位热能向高温位转移,地能分别在冬季作为热泵供暖的热源和夏季空调的冷源,机组消耗1kW的能量,获得4~5kW以上的冷/热量,能量来源于地下能源,系统不向外界排放任何废气、废水、废渣、是一种理想的“绿色空调”,现已广泛应用到办公楼、宾馆、学校、宿舍、医院、饭店、商场、别墅、住宅等领域。按照热源方面来划分又可分为地下水源热泵、土壤源热泵、水环热泵、海水源热泵、污水源热泵、地表水源热泵以及高温水源热泵。由此可以看出,水地源热泵的应用呈现出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