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大可持续建筑项目首家落户蓝山投资
从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到舟曲泥石流,频发的自然灾害摧毁的是建筑,更是无数同胞幸福的家园及可持续生活。但同样是强烈地震,日本和智利因建筑质量造成的伤亡人数就很少,而中国和海地就非常多,完全印证了联合国减灾署署长的观点:“人们往往并非死于地震,而是死于地震中建筑的倒塌。你无需对自然灾害感到无助,你可以建得更好更安全的建筑来减少财务成本和生命成本”。
我国的建筑及其关联产业大多呈现的是这样一种状态:
1、建筑行业是消耗了最多资源的传统产业,建筑本身使用了全世界50%的资源,运行中还将消耗40%的能源,造成50%的固体垃圾。
2、现存的建筑模式对纵横交错的上下游产业链依赖度相当强,这种依赖度和惯性短时间难以祢消。
3、房地产是一个离散行业,由多个复杂环节构成,并不具备核心技术;同时房地产开发本身又是一个聚合过程,除了前期的土地出让程序和审批程序,房地产开放的任一环节全部由衍生的关联行业外包完成从规划、设计、施工、材料采购、劳务到最终销售的所有过程。这些关联产业离散聚合过程大多比较粗放和简陋,不仅仅简单表现为建筑能源的过度消耗,更为严重的是建筑质量无法得到最终的保证。
4、在节能环保的压力下,几乎所有的建筑企业和产品都披上了绿嫁衣,号称绿色环保,品类过多,客户最终难辨真伪,造成实质性伤害后已为时过晚。
5、房地产开发及公共建筑领域近是腐败产生和寻租行为的重灾区,成本又全部转嫁到业主身上。
这样的建筑产业现状,造成的是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支付了过多的生命成本和财务成本。在为灾区坍塌的废墟、逝去的生命唏嘘不已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思考是否能设计建设出更适合易发灾害地区的建筑,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