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新”意遥看近却无
一年一届的制冷展,到2012年已举办了二十三届。每一届展会我们都期待能带来不一样的效果与体验,能够从中窥探更多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以及企业、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然而当聚光灯逐渐从产品转移到展台和美女,当技术交流会的场次越来越少,企业的“秀场”越来越多,当漫天的宣传围绕展位面积大小、费用多少、有无专家出席等“排场”效应,似乎这种“频繁的新鲜感”也开始被随之而来的乏味和疲累所取代。
【艾肯空调制冷网原创】4月13日,为期三天的第二十三届制冷展在在北京新国展中心落下帷幕,这一年同时也是制冷展的25周年。作为制冷、空调行业的最具专业性展会,带给企业和整个行业的意义亦不同凡响。历数近年来的制冷展主题,无不围绕低碳、节能、环保展开,而细究今年的主题,“创新发展 节能减排”这八个字,似乎又把关于节能环保的主题提升了一个新的层次。2012年的制冷展,给我们带来什么样不同的体验,到底“创新”在哪?
荏原最新推出的离心机产品,被组委会授以“新品”称号。
首先从官方报道来看,今年制冷展北京展馆的面积达9.27万平米又创下历年来的新高。随着行业的发展,中国制冷展除了在暖通空调领域,同时在建筑节能、工业制冷、冷链物流等领域也累积起了号召力,参展的企业所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从制冷展现场来看,此次制冷展共设七大展馆,而在中央空调主机企业聚集的E2、E3馆,2012年专业参展商的数量和往年相比略有缩减,大部分参展商以水机企业为主,多联机专业品牌以及新品牌寥寥。其他展馆如通风设备、配件、冷链物流等参展企业数量和往年相比差不多。
其次从技术说开。从2012年制冷展上来看,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和技术并不多,水机领域的代表主要是全降膜式离心机、磁悬浮离心机、永磁同步高效离心机等等,而在多联机、空气能热泵等产品中,由于参展企业并不是很多,基本上更新也都是围绕能效比、制冷剂、外观和智能控制等方面做出改善。其实制冷展作为各大专业厂商产品和技术交流的平台,不论是参展商还是参观者来说,都希望看到这一年技术发展的方向。然而,大部分产品的创新还是围绕企业自身在原有基础之上的提升和改善,而对于真正的市场和技术上的创新并不多见。部分企业推出的新产品除了在用材和性能上更加优化,并无太多超越性的创新变化;部分企业打破了以往在专业领域的形象,展示了更丰富的产品线;还有部分品牌近年来在展会上呈现的产品大同小异并无甚新鲜。一方面,随着行业产品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在这样公开性的场合,大多数参展商都抱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心态,既想展示企业的实力和技术,又担心同行的模仿和复制,“技术交流”的本质进一步被掩盖和淡化。另一方面,与行业发展规律有关,中央空调产品不同于其它高新科技产品,研发和创新的过程比较缓慢,周期性长。
再者,从展会上的营销细节来看,主办方力求新“花样”但效果并不突出,相反企业却“低调”许多。此次制冷展举办之前官方组委会就已经在北京市四环路以内的各繁华路段公交站牌投放宣传,为即将举行的中国制冷展造势。但事实上,从2012年制冷展现场来看,以往随处可见的巨幅广告少了很多,同时大部分参展商的展台活动和往年相比也少了很多,除了一些传统的宣传方式如电子屏幕演示、宣传片、产品专员介绍、音响播放、现场接受采访等,类似以往乐此不疲的现场走秀、节目表演、礼品赠送等活动都不多见。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也看到主办方在一些细节方面做出的改善,比如展馆内每个路口都设置了地标方便了观众随时清楚位置、开设了微博互动、暖通社区网友展示等等。但是参展商的参与度普遍不高,和往年相比,会议和活动都少了许多。
大金自由冷暖VRV机组,同样被组委会授以“新品”称号。
此外,从参展心态上来看,三天的制冷展除了在第一天能够感受到人头攒动的场景,第二天和第三天的人流量已然大幅缩减。作为介于参展商和参观者之间的笔者,所看到的制冷展无异于演变成一场由官方和企业自导自演的独幕剧。毫不掩饰地说,官方举办展会的意义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已经悄然生变,虽然每一届的制冷展主办方在组织上仍然是“尽心尽力”,但是随着资讯的发达和宣传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一场展会所能带来的“价值”逐渐显得无足轻重。笔者在现场也和多位参展商交流,他们的心态大都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一方面财力、人力等投入了很大代价却少有回报,另一方面,毕竟是行业最大的专业性展会,不参与又似乎“落人话柄”。大企业需要证明自己的身份,中小企业需要证明自己的存在,“面子问题”成了目的。一个展览会的核心价值就在于能否满足参展商和观众之间交流和交易的诉求,而对于现在的制冷展而言,技术交流的本质逐渐淡化,如若延续这样的展会形式,随着参展商更加理性化,对展会的依赖性和忠诚度也会逐渐降低。
制冷展上笔者也曾和多位行业人士交流关于展会举办的意义,当然,并不是说行业已经不再需要展会,中国制冷展举办到2012年已经二十三届,相信行业内再没有任何一场展会比制冷展更专业更有影响力。然而随着信息资讯的推广和接收渠道越来越广泛,展会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微薄,而参展商、参观者的期望值也越来越低,“需要什么样的展会”是值得反思的问题。尤其在当前并不明朗的经济大环境下,一场展会所带来的消耗确实“伤不起”。
再回到此次制冷展的主题 “创新发展 节能减排”,“创新”已经不再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态度。我们期待中国制冷展能够理性回归,以“走在行业发展的最前沿”为本。毕竟它不仅能够提供涵盖参展行业市场的所有专业信息,而且肩负着代表行业的发展趋势、引导行业的发展方向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