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吉隆坡到深圳(连载16)
操作的逻辑就和打球一样,只要不是白痴,道理基本上都能听得懂,但是听得懂道理和有感觉是两回事。有感觉是能在执行的时候派上用场;听得懂道理却是只能摆理论,讲道理而已,执行起来却还是墨守陈规的。打球的例子最为形象,听高手教你拉上旋球,自己对这墙壁练上几天就当真以为自己搞懂了,但是一上球台计分,用的肯定还是原来的三脚猫功夫,还是搓搓挡挡炒炒而已,根本就拉不起球来。除非你做多球练习和模拟赛,而且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赛,必须具体深入进去后才能找到感觉。只有有了感觉,才能在执行的过程中派上用场,这就是要深入有感觉的道理。
建设制度
组织和职能分配要配合标准操作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才能算是完成的。我要求经理们思想简单地把总部的文件,一字不漏地翻译成中文。四位经理当中,有两位是不通英文的,如何翻译呢?这个时候,三位从吉隆坡来的干部确实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各个部门不只是翻译了标准操作程序,还翻译了作业指导书(Work Instruction)。我们的战略就是首先把工厂运行起来而已。这是不是说我们的工作就功德圆满了呢?如果你认识是的话,那么你绝对是一个书呆子,其实这只是建设制度的第一步而已。这个道理是有实战经验的人都知道的,就是不太好总结而已。
在《追求卓越》(In Search of Excellence)一书中,汤姆彼得斯(Tom Peters)做了一段类似的描述,他说在1980年代,许多美国人以为只要战略部署好了,组织结构和执行自然就跟上来了,于是管理就没问题了。彼得斯和他在麦肯锡咨询公司的同僚认识这是不充分的,而提出了一个7S的模型。7S是Structure(组织)、System(系统)、Strategies(战略)、Shared Values(共识)、Staff(员工)、Style(风格)、Skill(技术)。制度和策略加上系统,也只是7S中的3S而已。绝对是不充分的。
在这个执行的问题上,总结得最好的还是孙子。孙子说:“曲制官道主用也。”
不用之乎者也来说就是:“标准、制度、官方渠道,主要是要使用的。”
如果不使用,不执行,那么这些制度都是白做的,这些工作只是浪费大家的精力做表面功夫而已。因为把大量的时间用来部署战略或做计划,却没有执行或是没有执行力,于是虎头蛇尾地忽略执行和追踪,这难道不是许多从传统转变到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的通病吗?
(未完待续)
- 第5届欧洲热泵论坛在意大利米兰举办
- ISH Shanghai & CIHE致力于开拓南方暖通市场
- 拓展行业新商机,2013ISH China & CIHE年展会更上一层楼
- “上海市多联式空调(热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发布会”日前召开
- 招募江苏省供暖节能及锅炉相关企业——参与9月昆山全国性质的客户供需见面大会
- 倡导低碳,2012低碳论坛联诀绿色建筑展江城亮相
- 2012亚洲冷链物流高峰论坛在滨海中心渔港举行
- 人工环境PM2.5空气净化及监测设备技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 全国冷藏链建设经验交流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 中德地热能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研讨会在京举行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