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的主要任务及发展方向

2012年05月18 07:19:00 来源:中国制冷网
未来10年内,我国的冷藏车年均将增长28%以上,冷藏库年均增长30%以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从冷饮、肉制品、蔬菜水果到鲜花、速冻食品、水产品,“冷链运输”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便如此,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我国的冷链物流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进入21世纪后,我国一些经济较为发达或者食品资源较为丰富、集中的地区,冷链物流体系已初步建立和运作起来。2009年甲型流感以及前段时间的乳业危机,促使了国家对食品安全和政府监管前所未有的重视,在食品供应链条中有着重要地位的冷链物流迎来发展机遇。同时,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与零售业的发达,要求对农副产品执行严格的物流供应标准,也进一步促进了冷链物流服务的发展。

一主要任务

1.政府统筹规划,大力推动。对粮食物流、棉花物流、烟草物流、冷链物流等做出相应规划,定出目标与达到目标的措施,并给予人、财、物方面的大力支持,国家发改委仍要把支持农副产品物流发展项目作为贴息贷款与技改项目的重点。对商务部2006年以来已支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冷链项目92个,新建冷库55万立方米,农副产品流通企业冷链项目171个,应继续加大力度。财政部的支农物流项目仍要推进。冷链物流要实行政府推动力与市场推动力并举。

2.根据市场需求,在全国建立农副产品冷链网络体系和规划建设一、二、三级区域性物流中心,加快扶持和培育城乡一体化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特别是加大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在原有的100家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标准化建设基础上,扩充现有数量,加快实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把冷链产业上下游结成供应链,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实行全过程监控,加强冷链物流信息化、精细化、标准化、智能化建设,改变各自为战的局面。特别是推进信息共享,提高冷链全程透明度,要加快冷链标准化的制修订,并与国际接轨。充分调动冷链环节行为主体的积极性,特别是重点培育第三方物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根据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以及区域资源禀赋和优势农产品布局,积极推进各具特色的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选择重要品种(高价值量农产品,如热带水果;易腐败产品,如肉类等)建立冷链通道试点。

3.加强冷链物流技术研究与新技术推广,加强现代冷藏车、冷库建设。包括生鲜农产品采后低温加工包装保鲜技术、连接生产、加工、储藏、销售全过程的冷冻、冷藏链技术,全程监控的信息化技术,机冷式冷藏集装箱技术等等。要加快发展现代冷藏车与冷库,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冷链物流需要。要推进冷链物流中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的多式联运。

4.加快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建立冷冻冷藏产品加工配送中心,推进集约化共同配送。重点扶持农副产品市场化运作的重点项目的招商引资及宣传活动,以及实践中积累较为成熟的大中型农副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组织板块的上市工作,筹集社会资金,提高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集约化、集团化、规模化发展的能力,对现有冷链资源进行重组与整合,提高效率。对综合性或专业性冷链物流企业要给予必要的支持,特别是政策与金融支持。

5.进一步对外开放,引进国外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与装备,运作模式与管理经验。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