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效力提升核心在于理念创新模式
对于目前因电商而迅速崛起的快递业,消费者都非常熟悉。但在国内为传统生产制造企业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宝供物流,虽不为一般消费者所熟悉,但却是实力可媲美外资物流巨头的本土国有物流大鳄。它的创始人刘武,对物流业当前的政策设计和行业理念,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
创建于1994年的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是国内第一家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以物流名称注册的企业集团,是中国最早运用现代物流理念为客户提供物流一体化服务的专业公司。
就是这样一个开创中国现代物流发展主流模式的企业,它的创始人刘武却是一位踏实实干的粤派企业家。在“宝供模式”已成为许多教科书的经典案例时,刘武还时常以各大高校客座教授的身份传道现代物流业的理念。
作为中国民营物流行业的开山鼻祖,刘武也是物流业惟一的一个全国人大代表。在中国商报记者的专访中,刘武对于物流业的问题集中在了当前的政策设计和理念,而对其自身的企业发展却极少提及。
生活必需品物流成本超50%
中国商报:物价调控是今年政府调控的主要工作,有关方面认为,我国物流成本高昂,还有一半左右的费用可以降下来。但实际情况是,近年来物流费用成本一直徘徊在17%至18%之间,难以下降,您怎么看?
刘武:中国整个的物流成本,现在比较普遍的说法是说占整个GDP的17%至18%,而国外只有7%至8%,我们大概贵一倍。
但从学术角度讲,什么是物流费用,物流费用究竟包含了什么内容,其实现在还是莫衷一是。
但根据我这么多年的从业经验,中国的物流费用确实非常高。
按照美国密歇根大学对23种商品的物流成本调研,美国商品物流成本占到了价格的32%。但我根据自己从业多年的经验判断,在中国的物流费用可能远远比这个权重要高。我相信中国的物流费用比美国还要高,尤其是跟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部分生活必需品的流通成本肯定超过物价的50%。
中国商报:中国的物流成本到底高在哪儿?
刘武:按常规而言,中国用工成本较低,这使得中国物流在仓储、装卸、运输等物流的操作层面的费用不见得比国外高,中国物流成本高主要体现在物流业整体缺乏一个良好的规划,造成很多重复、迂回、倒流的成本,出现在不必要的环节;另外就是中国商品库存非常大,管理费用非常高,损耗非常大。
中国商报:在体制政策上,政府似乎已开始出台相关政策解决。
刘武:从金融危机以来,物流业确实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现在国家相关部委也从整治流通环节着手稳物价,加大投入冷链及仓储等举措,这个方向是对的,但不足在于由于国家缺乏一个综合部门统一协调,或会导致一个职能部门出台的政策与另外的职能部门没有交叉对接,由此形成不了系统实效的推进,造成了政策投入的浪费。
仓储、冷链建在哪里?怎么建?面对哪些产业?要具备怎样的功能?没有统一的规划协调,不能因地制宜,政策就会缺乏具体实施的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