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空调业:渠道争雄
2004年02月10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时下,空调进入了一年中的第一个销售旺季,各厂商也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行业大佬之一格力围绕品牌使用权的纷争口水战不断;在全行业原材料普遍涨价的背景下,产品却不断刷新低价记录;面临一线品牌的巨大压力,一些二三线品牌纷纷寻求个性化的出路;一贯以稳健著称的美的自进入2004冷冻年度以来,更是新闻不断:先是以健康家电国家标准副组长制订单位身份发布美的全健康标准,接着又在央视广告招标大会上成为2004年度空调厂商标王,继之其全健康空调在国内全线上市……
专家预测今年空调将涨价
年初,空调企业早早开始了争抢零售渠道的行动。虽然竞争无比激烈,家电协会副秘书长陈钢却说,今年空调价格有可能稳中有升。
近日,国内老牌白色家电制造商华凌集团在北京与家电零售业巨头国美签署了10万台空调的战略合作协议,涉及金额2.2亿元。这是华凌在去年10月与另一家家电连锁巨头苏宁签订3亿元大单之后的最大订单。华凌(广州)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纪京松表示,在2003冷冻年度结束后,各大空调冰箱厂商一改往年淡季休整的做法,纷纷展开行动,为2004年进行积极准备。格力、美的、海尔等著名品牌频频与国美、苏宁、中永通泰等流通业巨头接触,大单频出。
行业专家认为,在空调业门槛较低、产品同质化显著的今天,空调厂商特别是一、二线大厂纷纷抽身价格战,把眼光放到渠道的争夺与维护上,渠道正成为主导空调销售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国美、苏宁、中永通泰等零售航母,是空调厂商们竞技的舞台,更把握着众多空调厂家的“生死线”。
陈钢认为,空调行业经过多年的价格战,其零售价格已接近谷底。此外,原材料涨价、技术成本上升等原因有可能迫使一部分空调企业对空调价格小幅上调,他预测,2004年的空调价格有可能稳中有升。
紧凑空调是新趋势
空调大战进行到现在,空调企业们面对的都是“真刀真枪”之战。近日,有关市场研究专家分析指出,小体积紧凑型是世界空调业发展的新趋势。
专家在分析现代空调新趋势时指出,小巧、精致的紧凑型空调正在给大而笨重的传统空调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首先,顾客购买空调的根本出发点是要享受舒适、健康的居室环境。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空调质量标准体系中,考量空调品质和功效高低、好坏的参数是技术含量、制热制冷量、噪音大小等,而不是它的体积、重量。
其次,紧凑型空调是新锐空调企业追求技术创新差异化、工艺设计人性化、核心部件集成化的过程中掀起的行业新风。新锐企业们盯紧顾客核心诉求,把“技术创新、功能效用”作为产品开发的第一要旨,高度集成国际著名品牌压缩机、多折型蒸发器等先进元器件,应用能带来克菌、除尘、除臭功效的“茶之精”等新技术,使空调在内部结构高度集成化后的制热制冷量和节能性、安全性、环保性更高。
第三,紧凑型空调占用空间更小,极大地节省了空间成本,而它们简洁、雅丽、多样的流线型外观也适应了现代居室简约、时尚的潮流。
第四,小型化、高集成已成为国际空调市场的主流趋势。比如,在欧美畅销的2匹、2.5匹柜式空调的体形一般是1680mm×480mm×255mm,比国内大众化传统空调1753mm×500mm×290mm左右的身材要轻巧得多。目前小个子、高效能空调开始在国内市场上露面,这也是中国空调技术进步的表现。
就像当年笨重的“大哥大”被现在小巧而功能强大的手机所淘汰,空调也因高新集成技术的成功应用开始变得小而精。
空调业步履维艰
有资深业内人士断言,空调行业已经进入寒冬,2004年对众多非主流企业来说更是难捱的一年。导致空调行业环境恶劣有四种原因。首先,原材料快速涨价,而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价格回落的可能性很小,这给所有企业造成了经营压力;其次出口退税下调10%,对企业利润造成直接影响;第三,经营成本包括营销费用及管理费用居高不下,阻碍企业进一步拓展;最后,渠道的理性化趋势越来越强,经销商对品牌和产品越来越挑剔,使生产厂商的资金链运转成为难题。
据世界三大信息公司之一的GFK公司对中国65个主要消费城市的零售监测数据显示,2003年旺季,前5名空调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0%,而2002年同期前5名只占到44%的市场份额;2003年全年前10名的市场占有率更达到70%左右,而2002年同期只有60%多一点。同时,2002年旺季GFK零售监测到的活跃品牌为105个,而2003年减少到97个,减少了8%。可以说,中国空调市场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后首次出现了强者雄霸的市场格局。
观察家们指出,一线品牌之间的竞争将不再是企业与企业、商家与商家之间的竞争,而体现为由局部竞争转向整个价值链全方位的较量。拥有良好渠道基础的品牌将会取得先机,一些专业连锁大卖场在这场竞争中也可能会取得领先优势和主导地位。大品牌的品牌、技术、品质、规模、服务等均有很大优势,更容易与大渠道合作,双方强强联手,势必让市场的天平更倾向强者。对中小品牌而言,可能一跌不起。
--中国空调制冷网 小新 摘自中国压缩机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