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冰箱市场的回顾与前瞻(上)
2003年12月01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对过去5年(1998~2002)市场结构基本因素分析
经过对产品价格、广告和技术等方面的分析,过去5年,我国电冰箱市场呈现出垄断结构松散度提高、外资品牌侵蚀明显、存在显著的产地聚集等特征,这些变化导致了企业市场势力范围的重新分割,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了显著的影响。
电冰箱产品的基本特质(如购买频次、收入弹性等)、充分市场化的趋势、产地集聚和通路整合等综合因素,决定了未来的市场集中度会再提高的局面,甚至仍然会有占优寡头出现的可能。现实的市场结构处于从紧密结构到再次紧密结构之间的松散过渡时期,这是一个震荡的洗牌时期。是否能留在行业之中以及怎样留在行业之中,是电冰箱企业未来战略选择中最根本的问题。
市场集中度的变迁
市场集中度(Concentration Ratio,简称CR)是反映行业市场结构的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是行业中在位企业市场占有率的总和,其中尤以对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前四位企业(简称CR4)或前八位企业(简称CR8)的市场集中度研究最有价值。对于大多数产品来说,竞争的不完全性是普遍存在的,所不同的是程度问题。通过对市场集中度的分析,可以反映出企业的基本生存状态,即企业所面临的需求曲线的陡峭程度。美国埃德温.曼斯菲尔德在《管理经济学》一书中认为“行业内市场结构以一家单独的企业控制价格的程度的不同而不同”。这是企业市场势力的本质所在。而在表征上,企业的市场势力与集中度呈正相关,企业的主动性则与集中度呈负相关。
5年来电冰箱行业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第一,CR4呈明显下降趋势,由1998年的72%下降到2002年的58%,下降幅度为19.4%;第二,CR8较为稳定,年平均值为85.5%,下降幅度为2.9%,上下波动幅度未超出3%。
在过去的5年中,就市场占有率处于前四位的个别企业而言,其市场势力存在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时由于CR8的相对稳定,市场占有率处于第五位至第八位的企业的市场集中度从1998年的15%上升至5年后的26%,其市场势力在提高。
5年中,电冰箱市场总体的垄断结构并未改变(CR8较为稳定),但企业的市场势力趋于下降(CR4明显下降),前八名企业的市场势力趋向均匀(CR8较为稳定而CR4明显下降),这表明我国电冰箱市场垄断结构的松散度在提高。
国内品牌与外资品牌的比较分析
5年中,共计有10个品牌列入前八名范畴,其中4个为外资品牌,有两个国内品牌(品牌1、2)连续进入前四名之中。
前四名虽然仍以国内品牌为主,但是外资品牌的侵蚀是显而易见的,对国内品牌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在外资品牌中,品牌5在5年中均位列八强,且从2001年起位列四强;品牌6连续4年位列八强;品牌7在4年中位列八强;在2002年,八强中已经有4个外资品牌。同时,图3明确显示出外资品牌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
产地集聚
近7年来,山东、广东、安徽、江苏和河南5个省的电冰箱产量基本上占总产量的80%左右,其中尤以山东、江苏上升幅度最快。值得一提的是,5年来进入市场占有率前八名的10个品牌里,前9个品牌的产地均来自这5个省。
从地理位置上反映出来的产地集聚对产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它缩短了整个产业价值系统的物理距离,行业资源密度的加大降低了价值链各模块之间的交易成本,为各种资源的交流融合提供了便利。同时,伴随着这种集聚,也带来了产品差异化缩小的可能。(周一东 胡志刚)
--中国空调制冷网 小新 摘自电器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