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度空调悲欢

2003年09月17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好莱坞大帅哥布拉德·皮特在出演电影《七宗罪》后成为票房红星,而在同样有着七宗“最”的2002—2003空调年度里,只留下一声叹息而没有出现明星。 最不争气的新闻行业利润下降 家电行业被称作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从没间断过的价格战就是最好的注释。按照以往的理解,空调早就应该属于利润下跌或是亏损之列,但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在上半年全国空调器产量同比增长36.2%的情况下,销售收入仅增长13.9%,实现利润30.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5%,按空调冷冻年度(从当年的9月1日到下一年的8月31日)计算,空调制造业利润是五年来首次下降。 从时间上看坚持五年利润才下降,空调还算坚挺,但如果从三个方面来考虑的话,它的确是不够争气。理由一,在2002年,空调制造业毛利率仍为20.6%,是主要家电行业中毛利率最高的,就算在今年上半年,原材料和压缩机成本上升,空调制造业毛利率仍维持在18.2%。与其他家电行业苦苦支撑相比,面对如此高的毛利率,利润下降应该算作不争气。 理由二,从家电整机厂家2002年年报中看,黑白家电(包括小家电)共48家上市公司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73%,平均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增长33.47%,平均净利润大幅增长了155.5%,家电业正全面走向复苏,空调在这个时候利润下降多少有点不好看。 理由三,从1995-1999年,全国空调器产量年均增长18.3%;而2000-2003年6月,全国空调器产量年均增长达33.7%,今年上半年空调器产量增幅则达到了36.2%,是增长最快的家电产品之一。另外,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空调器拥有量由1999年的24.5台大幅提高到现在的56台,三年半时间提高了一倍多。在如此利好的宏观背景下,空调的表现的确有些对不起如今的条件。 最无奈的遭遇非典拨乱如意算盘 如果让空调厂商来解读空调利润下降的原因,那么非典疫情绝对算作一个。4月份开始的非典疫情让赢利的如意算盘落空,促销被取消,最被看重的“五一黄金周”市场成为镜中之花。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作为主管部门,曾对16家主要空调厂家和国美、苏宁等零售巨头作过一项没有对外公布的空调受非典影响的调查。调查表明,空调业产销在非典期间出现严重下滑,43.8%的空调品牌到5月前两周生产比计划减少,19%的品牌产量比上年下降,降幅多为十几个百分点,个别品牌甚至下降25%。销量减小,库存增大,空调遭遇棒喝。 最雪上加霜的尴尬原材料大涨 对于空调厂商来说,如果非典疫情算作“天灾”的话,那么原材料价格上涨就有着“横祸”的味道。 由于去年我国对部分进口钢铁产品实施最终保障措施,对超过配额部分进口的热轧、冷轧钢板和电工钢板等原材料加征特殊关税,加上国内需求旺盛的影响,从今年年初开始,进口钢材价格上涨30%以上,而国内替代品上涨了60%。不仅如此,其他原材料价格也全面上涨。一台合格的1匹空调,因为材料上涨,其成本增加10%以上。 成本的增加对于本就承受非典影响的空调来说,就像在伤口上撒上一把盐,而降价的趋势又撕裂一道更深的伤口。据不完全统计,自1999年至2003年,空调器价格平均每年下降15%,4年间价格下降了一半以上。此外,库存持续大幅上升,到2003年6月末,全国规模以上空调生产企业库存已达359万台,年均增长28.6%。在市场价格不断走低的情况下,空调生产企业将面临数十亿元的存货跌价损失。面对如此残酷的竞争形势,空调价格恰似呈现出“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雪崩效应。 最不愿面对的重复凉夏悲喜剧 俗话说“祸不单行”,空调厂商好不容易挨到了准备收获的6月份这个“黄金季节”,偏偏老天爷给出了“脸色”,去年曾经让无数空调厂商伤心不已的“凉爽夏日”再次出现。 北方多雨,甚至华北地区的夏季降水量超过近30年来的平均值,其中亦包括北京地区。南方诸多省份连续出现暴雨天气,南方和北方部分省份都出现“凉夏”,给空调业又一个沉重的打击。从7月底开始,华东、华南等地持续13天的高温才让压抑已久的空调厂商解了一次渴,很多品牌货源不足,纷纷从北方调集剩余产品。不过由于此次高温来临的时间过晚,而且北方昼夜温差较大,空调销量没有暴涨,所以很多空调厂商都称,从一年的表现来看,今年的空调销量没有什么收获,比较平。 空调作为季节性产品,看天吃饭的特性极强,度过今年凉夏的空调厂商谁也不敢保证明年类似的悲喜剧会不会上演。 最仗义的一臂之力外销大幅增长 外销增长的数字仗义援手,总算帮助空调避免了毫无收获的尴尬。 据商务部的有关统计显示,今年1至7月,我国企业仅从上海口岸出口的空调就较去年全年出口总量增长了近1倍。其中对西班牙的出口增长11倍,对意大利、希腊的出口也增加了6倍和5倍。 格力空调在今年上半年的出口销售收入达9.9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近175%。由于出口增长快速,格力目前海外市场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已从上年的9.39%猛增到近21%。今年上升较快的科龙空调在业绩报告中称,其外销量比去年同期几乎翻了一番。尽管海尔在今年上半年国内市场销售总额同比下滑了0.1%,但其海外市场的销售总额仍增长近6.5%。美的年报显示,2002年主营业务外销占主营业务总量的26.8%。 据中国家电协会的数据显示,至6月底空调累计生产2807.48万台,同比增长36.20%,累计出口1219.66万台,同比增长100.81%。这说明,大规模生产的空调又找到一个宣泄的突破口。一著名空调制造商的负责人称,其实外销空调大部分都是给别人作贴牌的产品,并不能带来多少利润,但这让巨大的产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有利于降低整个生产环节的成本。 最欣慰的排行榜品牌集中度提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信息产业部所作的一项关于空调的最新调查足可以让空调商感到一丝欣慰。这是一次覆盖全国54个中心城市、553家经销商及2.13万户城市家庭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格力、美的、科龙、海尔等10个排名靠前的品牌所占的市场份额高达85.47%,同比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剩余的14.53%由全国200多个中小品牌分割。市场竞争呈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格局,国内空调市场竞争已明显由分散走向集中。 行业集中度低,各品牌同质化倾向和低水平价格竞争严重,企业没有稳固的市场地位,空调的这些缺点历来被业内所诟病。一线品牌今年主动开始“洗牌”工作,特别是在新品开发、联系渠道商以及价格攻势上取得显著成就。 最后的悬念明年是否还有价格战 业内人士认为,行业亏损也可以算作利好,至少可以让空调产业经历一个由乱到治的过程。初见结果的空调厂商会不会继续洗牌,一线品牌引领的价格战是不是还会出现? 这将是一个肯定的答案,尽管2003年空调业进行大“洗牌”,但7月底、8月初的一场高温还是给了一些中小品牌以喘息的机会,洗牌还将继续。此外新老势力的角逐没有停歇,比如原来以一、二、三线品牌划分的空调格局被打破,海尔、春兰等老品牌让位给格力、美的等成熟品牌,而新科、LG、长虹等新品牌快速成长必然会发动对排位靠前品牌的挑战,他们相互之间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 尽管经过了洗牌,但从彩电市场的发展规律来看,当市场存在10个以内的主导品牌的时候会趋于稳定,如今空调现存的有实力的品牌还是太多,而彩电是通过一路价格血拼才得到的这个结果,空调也很难避免。 --中国空调制冷网 小新 摘自新快报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