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能源县:分布式能源的破局之作?
3月25日,北京,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
一场热烈的讨论正在进行。
参与讨论的都是国家级专家,而讨论的对象,却是中国地图上并不起眼的吉林省农安县。
“就农安县而言,要分清楚三类问题,村镇一级的用能总体改观不会太大,关键是县城一级的用能,要充分考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国家电站燃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振中说。
“集中气化都在村一级,建设区域性的分布式能源站统一解决农民做饭、取暖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优越性;农村用能应在满足自用条件下再进行外供,但是外供规模不宜过大,尤其要考虑运输成本和能耗。”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孙锐说。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新能源分公司总工程师张树森建议:“规划应向分布式能源靠拢,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
这场讨论是工程热物理所为农安县量身打造的“绿色能源县”能源发展规划研讨会。李振中、孙锐、张树森等人都是工程热物理所特邀的“专家智囊团”。
绿色能源县是“十一五”期间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和农业部联袂打造的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其目的是通过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建立农村能源产业服务体系、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和管理等措施,为农村居民生活提供现代化的绿色清洁能源,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去年10月,吉林农安、北京延庆等108个县被授予“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称号。
绿色能源县实际上走的是分布式能源的能源发展道路。
长久以来,我国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一直举步维艰,尤其在城市中,北京南站等分布式能源系统都面临着难以并网或入网的困境。
专家指出,此次国家重金打造的绿色能源县有望成为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的破局之作。
给电网高速公路减压
所谓分布式能源是指靠近用户端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终端能源用户独立地生产电能、热能、冷能,自产自用,独立运营。其中,一次能源以气体燃料为主,与可再生能源互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二次能源以分布在用户端的冷热电为主,实现直接满足用户多种需求的能源综合梯级利用。分布式能源将电力、热力、制冷与蓄能技术相结合,依靠系统集成优化将资源利用效率发挥到最大状态。
同日,工程热物理所所长秦伟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分布式能源有四大特点。
一、增加了资源量,可以把过去认为是“废物”的资源利用起来。如工厂的边角废料、余热余压和粮食加工厂的稻壳等等,过去都是企业的负担。现在能够利用分布式能源技术,用边角废料发电,余热供热或供冷,把废料变成了资源。
二、分布式能源系统以中小型相对独立的功能单元为主,小到别墅、楼宇、工厂,中型可以做到小区、小的城镇或工业园区。优势在于一旦大电网出问题时,小电网还可以单独运行。缺点在于调控空间小,一旦超负荷运行就会发生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因此最好同大型电网连接。如果普遍采用分布式能源系统,就不会出现我国南方冰雪灾害时的大面积停电现象。
三、供能系统是临近用户的,需要的输运线路、管道都很短,不仅带来了材料的节省,还大大减少了能量输运过程中的损耗,因此提高了效率,成本和污染也随之降低。
四、分布式能源用了很多先进技术,污染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比火力发电更为灵活,可以随时调整供能规模。
由于具有上述优点,分布式能源在发达国家得到大规模推广。如美国现在有6000多座区域分布式能源站,日本区域能源站总装机容量达920万千瓦,英国区域能源站总装机容量已有500万千瓦,荷兰有40%的电力来自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丹麦分布式能源占其能源总量的一半。
在国内,早在2004年,中科院院士徐建中就给国务院写过发展分布式能源的建议报告。徐建中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中国的电网比作一条高速公路,在世界上可能最为拥堵,因为中国几乎所有的用电都要从统一的电网高速公路上输送,使得这条高速公路不堪重负。他建议,在中国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相当于给电网高速公路开辟有效分支,从而减轻大电网的压力。
市场已动
农安县,属长春市管辖,位于松辽平原腹地。这个辽金时期的北方政治军事重镇,曾以民族英雄岳飞的铿锵誓言“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和革命先驱李大钊的著名诗句“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而声名远播。如今,正谋求在绿色能源上大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