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业价格战又起 压缩机三巨头扩军

2001年05月19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新世纪的第一个春节刚过,空调制冷业又开始了新一轮明争暗斗,春兰、长虹、海信等众多知名空调企业和奥克斯等一些小品牌的加入,使空调价格大战越来越激烈。但大战并非仅仅发生在整机厂家之间,它的上游产业--空调压缩机厂商也同样展开了一场扩军大战,并很可能在不久后爆发价格战。 2月16日这一天,位于广州番禺的松下·万宝压缩机厂在锣鼓喧天中开始了其第二期工程的奠基仪式。松下·万宝压缩机将新增资5亿元人民币,将其生产能力扩充到600万台。由于市场看好,一向出奇冷静的压缩机行业,开始洋溢出少见的活力与激情。 与此同时,空调压缩机行业的另两家知名企业--上海日立和广东美芝不动声色地也开始了扩产行动:上海日立在2000年产销300万台的基础上,预计今明两年分别扩产到360万台和400万台;广东美芝今年一期工程投资3亿元后,产能也由原来的250万台扩产到320万台,到2005年,计划扩产到500万台。 世纪之交,轰轰烈烈的价格战终究没能掩盖家电业挥不去的颓势,而唯一的亮点是三大压缩机厂家2000年经营业绩显著。上海日立2000年中期业绩表明,截止去年6月30日,生产空调压缩机193.47万台,销售200.96万台,利润总额11611万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34.22%、28.6%和35.33%;松下·万宝2000年全年生产压缩机245万台,销售240万台,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0%和26%;广东美芝2000年全年生产压缩机250万台、销售230万台,分别较上年增长47%和64%。再对比去年家电业几大行业的业绩,彩电2000年生产、销售均呈负增长,冰箱、洗衣机增长不过5%,即使最被看好的空调行业,增长的速度仅在15%左右。若从利润考核,则更显突出。 据了解,过去三年,压缩机的价格几乎未曾下降,但各压缩机厂商的产能却在成倍上翻。一位业内人士称,压缩机行业利润没有两位数是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的。 2000年,上海日立以年产销300万台当仁不让地再一次坐到国内压缩机老大的宝座上。但市场总是在沉浮,况且两大劲敌松下·万宝和广东美芝都有国际背景,而时下压缩机行业良好的供求关系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松下·万宝锋芒毕露;投资较晚的广东美芝以连续多年超过50%的速度疯长,悄无声息之间,三大寡头在中国大陆开始了疯狂的"扩军计划"。 压缩机厂商同空调整机厂商的关系一如彩管厂家和彩电厂商之间的关系。而时下压缩机厂商的大肆扩产,必然带来另一个敏感话题--空调价格战。今年业界一个代表性的观点即是:空调价格战在今年将全面爆发。但国内压缩机的生产能力有限,远不能形成供过于求的局面又制约了不少厂家参战。毕竟,由于压缩机价格居高不下,以整机厂家现有的利润也不足以支持大规模的降价。 但来自压缩机厂家的说法,却出现了另一种因果关系。据某大型压缩机厂一位高层人士分析,目前压缩机的价格实际受两个因素左右:一是市场供求关系;二是空调市场的具体情况,即整机厂商的态度。目前压缩机行业的状况基本上是一种寡头垄断的局面。这种情况既带给了少数垄断厂家超额的垄断利润,也使市场过分依赖少数空调大厂。某压缩机厂一位高级管理人员不无忧虑地说:"现在压缩机厂商与空调厂家在某种程度上几乎是命运相连,如果有一两个大企业要发动价格战,逼你(压缩机厂商)降,你不降行吗?" 事实上,由于压缩机厂商的大肆扩张,压缩机市场的供求关系今年已有初步的变化。据初步了解,今年仅日立、松下·万宝、美芝三大厂家今年的产销目标已接近1000万台,再加上广州三菱、沈阳三洋等,预计今年整个压缩机行业的产能已接近1500万台,而空调市场总需求约在1200万台左右,也就是压缩机行业会出现供略大于求的局面,这为空调价格大战提供充足的炮弹,并有可能使战火烧到压缩机行业。 《经济参考报》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