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暖夏凉不是梦
一、环保的呼声
环境变化,地球气温升高,夏天炎热的高温在一些城市达到40℃以上(印度达50℃以上,2003年6月上旬热死了1300人),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房间空调器年产量已达到2313万台。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造成热岛效应加剧的诸多因素中,空调器的普及,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般空调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制冷剂压缩冷凝放热、膨胀蒸发吸热的连续过程,把室内的热量排放到室外,从而使室内气温低于室外气温。可见,室内相对的凉爽是以室外升温为代价换取的,实际上热并没有消失,不过是转移到室外而已。由此而联系到几千万(数亿)台空调器运行的规模,又联系到用电负荷增加,迫使电厂消耗更多的煤炭或燃油,再次造成更大的热能消耗、热量排放和污染加剧。因此,使用自然能(清洁能源)已为世界众多科学家的向往。
二、向往环保节能和科学利用
由中国科学院下属分院开发的自然能转换贮存、智能自控的“四季春”工程项目,就是在上述历史和环境背景下研制成功。本项目利用冬季的冷能或夏季的热能,由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研究的介质及配套技术,作能源的转换贮存,使冬冷为夏用,夏热为冬用。在没有电能,没有煤炭,没有油料,没有可燃气体等能源的沙漠中,建立起实验房获得成功:冬季当地环境气温-26℃-30℃,实验房内大于18℃;夏季室外气温43℃,而实验房室温保持26℃以下。该“四季春”技术产品在每个房间设有两套装置,其中一套专门吸收夏天的热能并作转换贮存,到冬天需要时和散热器一样,不断释放热量,使室内气温上升。另一套专门吸收冬天的冷能,作转换贮存,到夏季天热时,不断释放冷量,使室内气温下降,达到冬暖夏凉之目的。可在房间、客厅、办公室、套房、单元等单独安装,也可和中央空调一样,在整幢大楼分装,冬暖夏凉都能智能自控。此两套装置在启动和运行时只需很少的电能。故系统工程可以充分利用各地的自然能和风能、太阳能、冰雪、海水等发电,为全面实现自给清洁能源创造了综合利用优势互补的技术条件。
三、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用户的利益:四季春工程用户投资费用为传统的冷热空调费用的55%,年运行费为零,维修费用和传统的冷热空调相同。能实现楼房住宅的冬暖夏凉、智能自控,对全面实现小康住宅有重要作用。
(二)按国家公布每年新建、改建住宅平方数再打折计算,国内年需求量在8亿平方米以上,国际市场年需求量保守计算在25亿平方米以上。按社会需求量(新建和改造)每年50%的工程量计算,国际国内四季春工程年产值、年利税分别可达25720亿元和11744.9亿元。即使按1%的工程量计算,年产值、年利税也分别在257亿元和117亿元左右。
(三)从根本上缓解能源危机,全球大部分地区应用“四季春”工程技术,保守计算每年节煤25亿吨以上,节电60亿度。
(四)从根本上减轻大气和水质等污染,减少大量废气、废水、废渣排放,防止酸雨危害,防止或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室温效应,有利于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A、每年削减二氧化硫排放2500亿磅。
B、每年削减氮化物排放400亿磅。
C、每年削减颗粒物排放6600亿磅。
D、每年削减一氧化碳排放100亿磅。
E、每年削减二氧化碳排放226600亿磅。
按世界1/4的中国人口计算,全国每年可节煤6.25亿吨,相当于国家十五期间节煤总量的1.95倍。全球性年总节电量比三峡电站2003年总发电量55亿度超出5亿度,也相当于2009年三峡电站26台(共计1820万千瓦)发电机组全部运行,年均发电量(847亿度)7%的发电量,也就是说相当于新建一个年发电量60亿度(无污染、不需要煤油燃气水等资源)的发电站;而全球性投资只要三峡工程总投资(954.60亿元)的0.2-0.5%。如果国内投资开发,起步时仅需三峡工程总投资的0.0157%左右。在环境方面,也按世界1/4的中国人口计算,全国每年还可削减二氧化碳排放56650亿磅,相当于国家十五期间节能减排总量的17倍,对国内外节能和环境保护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实施“四季春”工程技术,其节煤节电、用户节支,对环境减排、对治理又减少投资,其综合效益之大,可谓一举多得。
--中国空调制冷网 小新 摘自冷暖空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