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供热技术中需要取得共识的几个问题
2012年02月28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本文对目前供热技术中的关注问题:设计供回水温度、设计室温、系统形式、变流量调节、变频调速、冷凝 水回收等发表了作者看法,以求取得共识。
当前供热技术中需要取得共识的几个问题 国家建设部制定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即将在全国执行,供热计量收费工作也将全面铺开,有关设计规范正在着手修改,供热协会也在酝酿制定行业技术措施。我想就大家比较关注又比较成熟的几个技术问题,谈一些看法,以期取得共识。 一、供热系统设计供回水温度的确定 这里主要指二次网设计供回水温度的确定。我国设计规范,规定为95/70℃。但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反映这个取值过高,理由是多年的实际运行经验告诉我们,供水温度只要达到70、80℃,用户室温都能在16℃以上。因此,不少人呼吁:将设计供回水温度降为85/65℃、75/55℃,甚至65/45℃。 这个建议是否正确?我认为是不妥的。原因是,我们既要承认实际运行中供水温度偏低这一事实,更要深入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一现象?只要把表象后面的原因搞清了,结论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出了。 首先抛开由于近几年冬天气温比较暖,对供水温度的运行产生影响外,我认为长期以来,我国供热系统,供水温度普遍偏低主要是二个原因造成的:一是"大流量、小温差"的落后运行方式,二是散热器计算留有余地过多。 对于一个恒供热量的热源(锅炉或热力站)来说,当供热系统的实际循环流量超过设计循环流量时,其实际供回水温差必然减少,进而导致供水温度下降,回水温度上升。下表给出了这种变化的基本规律。 设计供回水温度(℃) 相对流量(%)运行流量/设计流量 实际供回水温度(℃) 供回水温差(℃) 95/70 1.0 95/70 25 95/70 2.0 88.8/76.2 12.5 95/70 3.0 86.7/78.3 8.33 95/70 6.25 84.5/80.5 4.0 75/55 1.0 75/55 20 75/55 2.0 70/60 10 75/55 3.0 68.3/61.7 6.7 75/55 6.25 66.6/63.4 3.2 过去由于我国缺乏科学的流量调节方法和设备,因此,长期以来依靠"大流量、小温差"的运行方式来消除因水力失调引起的冷热不均现象。在实际的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