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入世”挑战: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八大策略

2001年09月12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中国加入WTO是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对我国工业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当前应努力增强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为相对落后的农业与第三产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 1.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整体竞争能力较低。因此,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升工业国际竞争力的首要任务,也是我国“十五”期间工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进行结构调整要实施两点论:一是立足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现有国际比较优势,加快这些产业的设备更新与技术进步,尽快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质量与档次,实现劳动密集型产业与产品自身的升级,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附加值,形成强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二是加快技术密集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降低一般加工工业的比重,淘汰技术落后、没有资源优势、污染环境严重的落后产业、落后产品,提高关键产业、支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推动资产重组,优化产业组织 首先要通过资产重组,扩大企业规模,形成一批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核心竞争能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要打破行业间的垄断和地区封锁,通过横向联合、纵向延伸、多种经营、混合兼并等途径,对资产存量实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的重组,组建一批能够进入世界500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形成中国工业的龙头企业。其次,必须大力发展专业化分工协作,形成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大型企业切实加强研究、开发、设计、调试、服务、市场营销等能力的建设,尽快转换结构模式。积极扶持专业化协作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产业组织结构。 3.深化国企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1)要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制度。首先要减少公共设施部分以外的国有投资的规模与数量,其次要放宽民间资本进入原来由国家和政府垄断的投资领域。(2)以“国有股减持”为契机,大力推进“国有股转让、国有股上市流通、国有股变现和国有股退出”。(3)加快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一是对于继续保留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的少数特殊类型的“纯国有企业”,其公司治理结构的重点是保证国有资产的合理运用。二是对于实行股份制改造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在国有股份仍然保持控股性质之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点是建立科学决策的投资体制、经营管理制度。对于那些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造的国家参股公司,应当像一般的法人公司一样,加快建立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4.努力提高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小企业同时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生力军。提升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创造更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包括法律政策环境、社会舆论环境、筹资融资环境,健全财政税收扶持、出口引导激励、信息培训服务等社会化服务体系等。二是众多的中小企业要苦练内功,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素质与竞争能力。首先,要坚持专业化发展道路;其次,积极寻找适合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市场空间;再次,强化组织建设,提高中小企业的组织能力。应当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和规模扩大的客观要求,及时调整企业的组织管理结构,逐步实现中小企业管理的理性化、制度化与科学化。 5.保护民族品牌,实施品牌战略 首先,要提高对品牌战略的重视,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树立起品牌意识。其次,促使品牌战略的两个组成部分的有机结合。品牌战略由内在战略与外在战略两个部分组成。内在战略是把企业的产品质量、技术、人才、规模等内在要素落实为品牌内在本质,外在战略将企业的产品通过品牌设计、策划、广告宣传、市场营销等外在要素组合成产品形象(即品牌)。一个企业要想打造百年品牌,必须把产品质量等内在指标作为坚实的基础和后盾。同时,成功的广告与市场营销,品牌的设计与策划,对实现品牌的超值利润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后,要注意品牌的继承保护与开发创新的有机统一。成功企业必须在保护著名品牌的同时,要不断用新技术、新产品为老品牌增添新的活力。 6.强化企业管理,提高内在素质 在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知识经济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面临着如何适应信息全球化、资本流动全球化、市场全球化、生产组织全球化、技术更新加速等诸多方面的严峻考验:一是如何从生产经营型管理向资本经营型管理转变;二是如何从国内或区域竞争向全球化竞争转变;三是如何从一般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四是如何强化与提高企业基础管理水平;五是如何从适应稳定环境向适应多变环境转变;六是如何在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加快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创新之路,尽快提高中国企业管理的现代化与科学化水平。因此,首先要加强内部基础管理。其次要注重学习国外企业最新的管理经验,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 7.培养和壮大企业家队伍,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 企业家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更稀缺的资源。企业家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涌现出来的。因此,培养壮大企业家队伍的最好办法,是不断改善企业家创业与成长的外部环境,改变企业家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传统人事干部制度。除了极少数继续保留国有性质的国有独资企业及控股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仍由国家任命之外,其他类型的企业要从市场竞争中选择、筛选和聘用企业家队伍。要改变企业家的“官员”身份意识和“官位”追求,使其把主要精力集中于企业经营和发展上。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迫切需要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同时要深化企业制度的改革,形成有效的对职业经理人市场的激励约束机制。 8.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科技进步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中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应当把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作为最关键的因素之一,落实到国家的科技创新政策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践中。在这方面一要通过加快企业体制改革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促使企业走技术创新之路。二要逐步健全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与WTO规则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三要加快发展与完善创业基金。四要处理好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的关系。提高中国工业竞争力的根本出路,在于强化科技投入,加强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在关键产品与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产品领域,必须加快从仿制为主、引进为主逐步转向走自主开发为主的进程。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