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调企业如何应战制冷剂替代革命
臭氧层破坏空洞,是当前世界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我国空调产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70%以上,“空调生产大国”称号已是实至名归。作为全球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的HCFC替代技术和实施计划。我国在《蒙特利尔议定书》上承诺,在2013年1月1日将含氢氯氟烃(HCFCs)的生产和使用量冻结在2009至2010年两年的平均水平上,在2015年在冻结水平上削减10%,2030年实现除维修和特殊用途外的完全淘汰。日前,为履行国家对世界的承诺,环境部正式启动含氢氯氟烃(HCFCs)淘汰行动,吹响了制冷剂替代革命的号角。在空调业中广泛使用的制冷剂R22(HCFC-22)遭淘汰已进入倒计时,国内空调企业如何布局制冷剂替代之战,成为目前热议的话题。
欧美及日本对R22制冷剂的替代比其他国家和区域实施得要早,所以像R410A、R134A等在我国至今还没有大面积使用的制冷剂在欧美及日本都已规模化应用了多年。但是,由于R410A和R134A虽然对臭氧层的破坏较小,然而由于存在明显的温室效应,使得这两种制冷剂只是作为过渡型产品在应用,所以,关于对R410A和R134A制冷剂的替代欧美及日本很早就已经在研究。然而,中国制冷和空调行业淘汰HCFC的难度非常大,一方面我们长期依赖HCFC,价值数以亿计的产品和设备都是围绕着它而生产的,另一方面使用的新型制冷剂进行替代,可能没过几年又要面临在另一个环境公约下再次淘汰的问题。
世界主要国家对制冷剂的替代要求是不一样的,而且随着世界外围市场的开拓,这些国家对替代的态度并不特别明朗。目前,国际上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不同类型的设备,往往采用不同的替代物,例如日本,以及美国,对于家用空调器,倾向于R410A,对于大中型制冷空调倾向于R407C;而欧共体国家则均倾向于R407C。国外这种态势会对我国制冷空调行业产生影响,特别是由于我国空调行业大都是90年代刚引进的技术和生产线,情况与国外大不相同,而且实际上国外对这两种替代物,还都认为不够理想,不宜盲目跟进。
虽然目前多个国家都在积极寻找HCFC替代物质和替代方案,但最终会选用何种物质替代HCFC尚无定论,HCFC替代路线、技术方案、平安和性能规范等方面仍有极大的探索和研究空间。中国空调行业可以说正处于一个制冷剂选择的十字路口,无论是回归天然制冷剂,还是重新向新型的合成制冷剂方向出发,都会面临很多的技术和政策挑战。从我国现有情况来看,现在不宜采用统一的硬性策略选择制冷剂,及时跟进国际形式,积极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制冷剂替代物才是发展之道。
企业在实现替代物的转轨工作中,不可避免面临一种选择。所以,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和条件,符合实际需要,全面权衡安全、环境、能效、投入等诸多方面,从技术与经济上做出折衷考虑,以达到优化平衡,走有利于发展我国民族工业的路子。具体地说,在能采用过渡方案时,宜尽量采用,而不必盲目追求“一步到位”,这样一方面可以在投入尽量少的条件下,达到保护环境的需要,另一方面还可以争取主动,避免盲目跟踪,留有足够的时间和余地,静观国际上替代物的发展趋向,以便做出合适的决策。
其实,制冷剂替代的过渡期为空调企业转型开拓了新的市场前景,国内企业更应充分意识到这个重要机遇。掌握制冷剂替代核心技术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主动权,并将在全球空调行业利益链条重整中获得更大收益。我国空调企业亟待不断提升技术研发实力,全面提升我国空调行业在全球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除了致力于技术的研发外,中国企业应该积极投身国际规范的制定工作。作为世界空调制造中心的中国所选择的HCFC替代技术和替代路线对全球空调行业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参与国际规范的制定将会使中国在世界上更具话语权。
2011第二届湖南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研讨会往届回顾及会议相关资料下载请登录:http://2011huiyi.chinahvac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