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业真正的较量还没有开始?
“空调业已经进入了微利时代,一台空调只赚8块钱,甚至有的企业在亏本赚吆喝,空调行业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得目前整个行业的竞争处于一种无序、混乱的竞争状态,空调业已经到了非政府介入不可的地步了,否则将遭受灭顶之灾。”
当笔者从媒体上看到上述有关中国空调业发展现状的描述时,不觉为之一颤。既为已经置身其中的空调厂家感到担忧,更为正在进入空调业的企业感到焦急。
难道,发展仅20年的空调行业正的已经步入这种窘境?
企业发展动机不纯
早在80年代,由于受到社会主义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间,促成了空调业的飞速发展,中国空调业用20年的时间走了资本主义国家百年历程,这主要得益于国内70%的空调企业都是私营、集体经济。
这些企业只求“赚钱、赢利”的目标在行业发展初期推动了整体的快速成长,同时也为行业的进一步成长、成熟埋下隐患。这些企业不会考虑其在社会发展中的社会责任感和影响力,更不会考虑企业在未来3-5年的远景发展目标;更没有恒心去踏踏实实做事业,表现的最为直接的就是时间静下心来研发、生产、推广一种产品。而是,什么赚钱做什么、什么新潮生产什么,短时间内一窝蜂投产某一项目,造成了目前市场的产品同质化的现象严重,大家心知肚明却不愿意解决。
一股浮燥之风迷漫在行业的上空,盲目上规模、提产能,却不讲究实际产出效率比,却没有能力控制企业生产成本,300万、400万的生产能力的确是一组让人容易产生遐想的数字,但是现实的50万套、甚至更低的产量却怎么也不能让人能够满意。
竞争成熟度不高、依赖性较强
目前,各个空调企业竞争的形式仍然集中于低价格杀手,披着技术、服务外衣的概念炒作等。最为可怕的问题是,各企业对这种形式乐此不疲,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厂家,会用、想用、能用的竞争形式就有这些。
这种竞争形式的背后是企业不思进取、不求创新。甚至为了实现低价条件下的企业赢利,而走上了一条为求低价而偷工减料恶性的发展之路。
而面对由于企业自身原因造成了的混乱市场竞争状态时,企业则抱怨政府缺乏监管的力度,呼唤行业立法的步伐要加快,建立一套法律、法规,强逼企业遵守。早在几年前,企业还为政府对市场管理不能放开而奔走呼叫。
每一企业都将希望放在别人身人,都希望别人先停止打价格战、概念炒作,遵守游戏规则,实实在在开发产品、做企业。而最终却又出现一些企业再乘人不备,率先发起新一轮的价格风暴、概念旋风,短时间内扬名万里。大家都这么想,结果是谁也没有办法说服谁,就开始了新一轮相互指责、相互对骂之中。
到后来,又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又开始了指责政府管理太严,不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企业良性发展。
竞争主角—产品层次拉不开
作为市场竞争的重头戏,企业间的产品竞争缺乏有明显的层次差,产品同质化的充斥业内。真正有卖点、有新意的产品不多。近年来,虽然一些企业明确提出了产品的变频、健康、环保发展方向。但这其中涉及炒作的因素远远大于企业实际投入研发的力度。
空调器的技术含金量不高,但中国的空调器就是从模仿起家的,经过了二十多年发展,国内空调器的研发、生产仍然没有摆脱模仿、抄袭的命运,国内近500多家的空调企业真正能够开发出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厂家几乎没有。
眼下最为热门的变频空调,最为核心的压缩机、数控芯技术仍然掌控在日本人的手中,而我们的空调厂家推出的任何一款变频空调都与国外的压缩机厂家的技术支持不可分离。我们唯一能够引以为自豪的,则是概念的炒作。笔者真的佩服有些厂家的想象能力,108种送风方式、清新空气活化氧、全健康技术等一系列看不懂却要懂的名词术语无疑也只能有中国这种文字才能体现出来。
空调产业链不完善
空调业的发展速度之快得益于私营、集体经济的带动,而这种迅速发展的背后彰显出前期投入少产出快技术含金量低的配套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例如空调用包装纸箱、泡沫,以及螺丝钉等零部件行业中,厂家不下千余家,而这千余家企业全军涌入的后果则是行业饱和、技术停止不前、整体的赢利水平下降。
同时,前期投入大技术含金量较高的行业却始终缺少强劲的竞争对手,行业发展水平较低。例如,空调器的塑件厂,一味的上量上规模,不断生产同质化、同类的塑件,却很少去考虑潜心开发新式面板、塑件,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利润率,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综合竞争能力不强。
尤其是压缩机行业,国内企业所面临的最严峻问题就是研发技术落后,与国际同行的压缩机技术存在较大的落差,以变频压缩机为代表的前沿技术的开发上还没有掌握。
同时,还表现在对新技术把握的敏锐度不够,这一创新能力的缺乏将导致整个空调产业链的发展出现“大肠阻塞”现象,一些低技术含金量配件产业出现饱和、面临无序竞争,一些高技术含金量配件产业却出现了垄断、甚至一家独霸的局面。
行业产业链的不完善,将影响了整个空调产业的发展步伐,造成了假象繁荣背后的整个行业竞争力不强,发展水平落后。
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前瞻整个国内空调行业,潜力巨大。 未来几年来,中国经济可望获得长足发展。随家庭收入增加,无论是普通的家用空调还是中央空调系统需求量都会增加,中国家庭市场潜力巨大。而随经济发展,商业用、工业用中央空调系统前景也被看好。
仅以中国拥有3亿个家庭单位计算,而目前百万人员以上的大中城市家庭空调普及只有56%,乡镇的家庭空调普及更低,未来几年,空调这块蛋糕将高达几千亿。
同时,空调业的毛利润较高,前期一些厂家透露的20%利润只是均数,部分品牌厂家的毛利润率高达40%,这些原因正是空调行业新进者和新品牌不断涌现的重要原因。
面对这些差距和空间,我们何出:中国空调的发展已经不行了。最后,笔者想奉劝几句,现在不要乱叫狼来了,真正狼来了的时候,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中国空调行业真正的竞争还远没有开始,现在各个空调厂家所需要做的,就是要修身养心,内外兼修,以期发起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号角。
--中国空调制冷网 小新 摘自中国压缩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