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七月之三大“猜想”:价格战 节能 出口
2004年07月05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7月,被誉为空调行业的生死月。商场里购机的消费者在此时明显增多,各个空调厂家推出的购机赠礼活动五花八门,但刊登特价机信息的海报却不见了踪影。去年此时,经历非典、原材料上涨等众多因素影响的空调业,因为迟来的高温天气而获救。今年,炎热的天气能否再现?而天气又能否挽救不景气的空调业?种种猜测摆在人们面前。
价格战能否再现?
目前,在电荒最为严重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政府主管部门制订了工业企业“开四停三”、“开五停二”的运行方案。这对于已步入旺季市场的空调厂家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无法正常运转,对布局在两大经济发展区域内的众多压缩机工厂影响最为明显,现在市场主销的1P、1.5P压缩机已经无法正常供应。
受此影响,原先活跃在市场上以奥克斯、格兰仕、志高为代表的行业价格杀手,早已偃旗息鼓,没了声音。在各大家电卖场,许多品牌的特价机已经撤柜,一些市场主导品牌的普通定频空调也出现局部断货。一些厂家开始调整市场竞争策略,将重点放到了新品及定价高的产品上。虽然这些产品的销量不多,却为企业带来足够的利润空间。
鉴于这些情况,许多厂家都停止了价格对市场的轰炸,转向节能、健康等附加值高的产品。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国内空调市场的竞争因电荒而步入健康良性的循环?
实际上,许多厂家年初制订的任务并没有完成。一些厂家为完成任务是否会利用7月这段时间再度发动价格战,清货、抛库存,以求市场份额的提升?一旦国美、苏宁等商家抢先一步发动价格战,厂家被迫参战的可能性更大。
节能空调能否热销?
近两个月来,作为空调中成熟、有效的节能途径,变频技术几乎引导了整个空调市场的舆论导向和发展方向。
但在此之前,由于种种原因,变频空调在国内的发展一直历经坎坷,遭遇“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统计数据显示:变频空调的市场占有率不足10%,全国前100家空调企业中,从事变频空调推广的不足10家。
除了定频空调占据了先入为主的优势外,一位空调厂家的负责人指出,两种产品之间1000多元的价格差距仍然是一道门槛。按照这种思路,降低价格是否就能带动消费者的选购热情?
在众多的变频空调推广队伍中,哪一个空调厂家会在变频空调的推广过程中抢先使用价格武器来推动变频空调的普及?海信、海尔还是新科?从一些厂家近段时间的市场推广来看,海信变频星级舰队全面出击市场,新科变频“省电王”夸下“谁比我省电、售价两倍还”的海口。种种迹象表明,变频空调领域正酝酿着一场价格风暴。但降价的背后所带来的市场操作风险却又让这些倡导者们止步。
变频空调的推广是否需要使用价格手段,令许多厂家左右为难。已经到来的高温天气、厂家的推动热情等理性因素,能否推动以变频空调为代表的节能空调真正走入热销?在变频空调的推广过程中还有什么良策?这需要时间来验证。
海外市场能否成推动力?
连续几年的高增长,使得国内空调业的海外市场扩张步伐在今年再度彰显出威力。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空调出口量首次超过内销。
就在空调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不和谐的音符。先是彩电厂家集体在美遭遇反倾销诉讼,随后国家海关的统计数据又显示:空调产品的出口单价在以33%的速度下降。可以预见:价格战正在殃及空调出口。如果操作不当,空调业将成为第二个彩电业,遭遇反倾销诉讼。
当然,现在国内空调厂家的海外扩张步伐仍然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而且许多厂家已经将重心全面转向海外,试图避开国内空调市场的同质化竞争及价格恶战。一些空调厂家鉴于目前海外市场巨大的市场操作空间,是否会考虑逐步放弃国内市场的竞争,从而加大海外市场的竞争力?一旦出现这种倾向,又是否会造成国内空调市场的集体恐慌?
随着参与海外市场竞争厂家的不断增多,空调业所面临的种种危机将会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规避出口风险,提升中国空调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仍是一项长期命题。
现在,国内空调市场整体发展趋于平缓,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而在这种情况下,海外市场能否成为振兴国内空调业的一剂良药,并有力推动行业的稳步发展?笔者认为,这种力量是存在的,但不能夸大。
信息来源:赛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