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能源结构调整新闻发布会召开
慧聪空调制冷网1月4日,北京市委组织召开能源结构调整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二五”开局之年北京市在能源建设领域强能力、调结构、促减排、惠民生的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能源处处长高新宇参加发布会,并就记者感兴趣的四大热电中心建设、燃煤锅炉清洁改造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加快推进首都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优化转型,大力削减煤炭消费总量,大幅提升天然气、电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构建形成更加安全稳定、清洁高效、多元互补、城乡协调的现代城市能源体系,是“十二五”北京市能源发展为积极适应“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总体战略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发展要求提出的重要发展目标。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全面实施的第一年。一年来,北京市能源的建设发展经受住了复杂严峻外部环境的影响挑战,以“强能力、调结构、促减排、惠民生”为重点,加强多部门联动配合,积极打好各项政策“组合拳”,多层次、全方位推进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型,为促进全市节能减排的内涵式转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实现“十二五”发展的顺利开局。
在城区:清洁低碳高效城市供热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主要体现在:东南燃气热电中心实现了竣工投产,成为北京市东南部电网、热网重要源点支撑;完成燃煤锅炉房清洁能源改造1200蒸吨,核心城区全部实现天然气清洁供热;居民供热品质和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在郊区:能源设施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主要体现在:三河热电厂输热管线工程全线贯通,域外热源实现了首次进京;城市管道天然气联通了怀柔和密云,实现了北京市除延庆外的九个远郊区县全部用上与城区“同网同价”的管道天然气;继续推进农村阳光浴室、绿色燃气、送气下乡能源惠民工程建设,农村能源清洁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调结构促减排京东再添“绿色”支撑
根据“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将陆续建成东南、西南、东北和西北四大燃气热电中心,对城市电网和热网形成主力支撑。一年来,市政府成立协调推进机构,统筹推进四大燃气热电中心及配套燃气供热管网设施建设,如期实现了“一竣、一建、两落地”目标,即:东南热电中心实现竣工投产;西南热电中心年底实现了主体结构封闭;东北、西北热电中心年底前实现了规划落地。
大机组、新技术、高效率。率先建成的东南热电中心位于朝阳区王四营乡,总投资32亿元,2010年6月26日开工建设,历时18个月,于12月26日竣工投产。项目新建2台9F级燃气热电联产机组,新增发电能力92万千瓦,新增供热面积1300万平米,是北京市目前规模最大的热电联产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北京市东南部城市电网、热网新的重要源点支撑,同时也创造了供热能力最大、发电能耗最低、全年热效率最高等三项电厂核心标准国内第一。东南热电中心的建设采用了目前世界最大的F级燃气机组,应用“二拖一”运行模式,即两台燃机带一台蒸汽轮机运行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方式,并针对北京地区供热需求大的特点,首次应用带离合器的汽轮机背压供热技术,可大幅提高机组效率和供热能力;机组最高效率可达87%,供热能力650MW。
增能力、调结构、促减排。东南热电中心的建成,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