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电机:中国制造的饼与病
电机是重要的工业耗能设备,广泛应用于泵、风机、压缩机、传动机械等领域,其耗电量约占中国整个工业电耗的60%以上,其中小型三相异步电机耗电约占35%,是耗电大户,近年来,我国已渐渐成为电机制造大国,掌握了高效及超高效节能电机生产技术,但从整体看,行业竞争力仍然较弱。空调制冷网发现,电机用量大、能效水平低仍然是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状况。
按照GB186132012标准,我国目前生产和在用电机多为低于标准规定的3级能效电机。其平均效率为87%,而发达国家早已推行的高效电机效率已达到91%以上。另外,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显示,目前国内在用电机中高效电机占比仅为5%左右。
高效电机是指通用标准型电动机具有高效率的电机。高效电机采用新型电机设计、新工艺及新材料,通过降低电磁能、热能和机械能的损耗,提高输出效率。与标准电机相比,使用高效电机的节能效果非常明显,通常情况下效率可平均提高4%。
2013年年初,我国出台了《全国电机能效提升计划》,该计划拟用3年时间,提升全国电机能效,促进电机产业转型升级。年耗电1000万千瓦时以上的3万多家工业企业将是该计划的重点实施对象。据此估算,此番计划的进行,将带动高效电机及相关设备需求接近千亿元。随着能效提升计划的推进,高效电机市场需求将逐步释放,逐年递增。可以说,这是国家结合市场需求,给高效电机生产制造企业,画了一个巨大的饼!
面对这样大的一个电机市场大饼,摆在我们面前的困境却是,目前我国高效电机制造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突出,尤其是在技术领域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明显。目前,从制造技术角度来看,国内电机企业中,仿制仍然是国产高效电机的主流。国内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设立专门的设计研发部门,基本上以仿制进口设备为主,根本谈不上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生产设备仍然寥寥无几。这几乎是所有国内制造企业的通病。
中国空调制冷网分析认为,造成这种病象的原因,近几年来国内制造业对于各类电机的需求缺口非常大,而进口设备高昂的价格造成的生产成本上升又是众多中小企业所无力承担的,价格低廉的国产装备在初期得到了青睐,实现了电机制造行业的快速增长。因此,在市场的大量需求下,供需的严重不平衡下,电机生产制造企业,根本来不及去研发和摸索,在国外现有的电机设备里面,任选一款加以仿制和快速生产,一款款的新产品,就这样上市了。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在经济下行、节能减排倡导的环境里,工业企业所承受的压力和遭遇到的挑战日益加剧。电机用量大、能效水平低,也制约了国内经济的健康发展。随着欧美等发达国家从事传统电机生产的企业越来越少,中国的电机企业就有可能成为他们的进口商。国内现有存量电机中高效电机比重不到5%,生产的高效电机主要销往国外。同时,高效电机在中国的应用比例目前仅为23%~25%。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认为,国内电机企业一方面要深入开展电机及其系统节能技术研究,如研发高效节能电机;高效风机、泵、压缩机系统;高效传动系统;电机系统的合理匹配;电机系统节能的系统集成方案等。另一方面要制订电机系统节能相关导则、标准,如系统节能改造导则、专用领域的电机系统节能检测、评价标准等。除此之外,还要建立电机系统节能认证机构,如市场准入认证、节能产品认证、各类高效电机系统节能认证等。通过种种手段,重视核心技术的研发,把高效节能电机的整体生产和制造水平,提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