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汽车与韩国万都联手切入中国汽车空调市场
2002年05月08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与韩国现代合资生产“瑞风”的江淮汽车最近又迫不及待与韩国最大的汽车空调生产厂家——韩国万都空调株式会社合资生产汽车专用空调。这次合作由江淮汽车旗下合肥汇金实业公司与韩方共同出资180万美元,建成年产4万多台汽车专用空调的生产线。
江淮吃定汽车空调业?业内反映不一,江淮准备“低调处理”?
尽管江淮汽车企划部部长、汇金实业总经理王江安对记者一再声称“还没到向媒体或外界透露的时候”,并不愿详谈双方合作的具体情况,但他还是承认目前两公司合资协议已经签订,合资公司工厂正在筹建阶段。
韩国万都空调株式会社是一家拥有30多年历史的汽车空调专业生产厂,2001年销售额达6.9亿美元之多。“也许那家韩国企业是想以此为契机把他们生产的汽车空调打进中国市场吧?”江淮汽车企划部一位不愿透露的人士说,在韩国万都空调株式会社与江淮所举行的签字仪式上,韩方公司社长黄翰奎显对双方合资成功非常满意。
“主要是为了减少零部件投入成本,”江淮汽车的一位高层在电话中肯定,“因为江淮汽车对汽车空调的需求量是比较大的,至少不久的将来会是这样的。再者说,我们也想以汽车空调为突破口,毕竟,我国汽车空调业并不像家电(空调),竞争并不是太激烈。”
“不过,等我们的汽车空调产品投放市场时,除了主要供给江淮外,我们还希望能与更多的汽车生产企业取得业务联系。”王江安说,这次合资事宜对江淮的业绩增长是能够预期的。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明显感觉到江淮进攻汽车空调业的渴望。
江淮进入汽车空调业有多大的影响呢?记者拨通了专业生产汽车空调的上海松芝汽车空调有限公司市场部的电话。其中一位人士认为,江淮如果进入汽车空调业并不会对其产生多大的影响。“他们的市场冲击力有限,像江淮这样发展以汽车空调作为‘第二产业’,并不见得是好事。我们并不是轻视对手,我的意思是说,我们并不怕冲击,毕竟我们是以汽车空调为主业,是专门吃‘这碗饭’的。”
上海松芝汽车空调有限公司是香港义福荣兴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美元,在上海莘庄工业区建立的一个研制、生产和销售汽车空调的专业公司,专业生产大客车、面包车、微型车、轿车、工程车、装甲运兵车、卡车、冷冻冷藏车等各类车用空调器。据透露,另一汽车空调的主导企业上海汽车空调器厂目前年产值已达10亿元。
我国汽车空调起步较晚,几大矛盾凸显,江淮能否胜出?
汽车空调业在发达国家大规模普及的比较早,而我国汽车空调行业起步较晚。1980年的统计表明:在日本中型车普及率100%,小型车90%,在美国各种车达到70%。而1985年的统计数据:美国的汽车空调年产量达到1300万套,日本为630万套。而在中国1983年前是一纸空白,汽车空调要靠进口组装,1983年少数企业开始从国外引进技术和生产设备,从1986年开始不少地方和企业争上顶目,几年时间,造成大量重复建设和散、乱、差局面。
目前我国汽车空调业面临生产能力过剩——由于前期的投入过多,汽车空调年产能力280万台,现时的市场需求量不到100万套,除上海汽车空调器厂和上海易初通用机器有限公司负荷饱满外,其他各厂开工不足,设备闲置,处境十分困难。
国内汽车空调厂纷纷合资。牡丹江空调机厂被一汽集团兼并,上海汽车空调机厂与美国德尔福汽车空调公司合资,沙市汽车空调器厂与法国法雷奥合资,湖南华达空调机厂与日本杰克赛尔合资,首钢烟台汽车空调器厂与日本电装公司合资,岳阳恒立冷气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被北京华诚集团控股,还有十余家企业因设备陈旧,技术落后转产。由于各个企业引进的技术和设备来自不同的国家,造成行业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可依,各自为政,导致我国汽车空调业承受着来自国外同行的威胁。
根据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从2002年1月1日起,所有新生产的汽车必须全部停止装备以氟氯化碳CFC-12为制冷剂的汽车空调器,只有符合相关标准的空调器才准予用于新车配套。国家环保总局有关官员认为,在这个产业政策的引导下,我国汽车空调将实行整体淘汰计划,与家用空调一样,我国汽车空调业也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局势。
汽车空调将向环保空调、绿色空调;小型节能化、舒适、自动化方向发展。对于江淮与韩企合资的空调将会定位于哪个层次上,江淮方面闪烁其辞,但毋庸置疑的是,只有跨越这些掣肘我国汽车空调业发展的资金和技术方面的鸿沟,江淮才能真正在汽车空调市场上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