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30年中国电力投资每年需要5000亿电源电网各半
2003年12月05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在国务院发展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能源战略和改革国际研讨会”上,国际能源署与世界银行的专家认为中国今后的能源投资有80%以上的投资要用于电力工业,也就是中国能源的发展要以电力为中心。
11月15日晚7时,在研讨会的招待酒会上,国际能源署副执行主任威廉姆·莱姆西(wjlliam ramsay)在报告中介绍了国际能源署最近完成的一项世界能源投资的估算,他着重介绍了未来30年中国能源发展预计,认为中国在2001~2030年中,能源部门需要投资2.3万亿美元,(平均每年767亿美元,约合6366亿人民币元),其中80%要用于电力投资,
约为1.84万亿美元(平均每年614亿美元,约合5096亿人民币元)。晚宴时,笔者专门访问了威廉姆·莱姆西先生,我说:今后30年中国能源工业投资中有80%要用于电力工业,这个比例是否过大,我记得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电力工业投资是占40%左右;他说:80%这个比例不大,如果包括电力工业使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在内,这个比例可能要高达
90%左右。电力投资中发电和输配电各占一半。
11月16日上午研讨会上,在第二单元——经济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中,世界银行能源局局长杰穆·赛伊尔先生在“促进中国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的讲演中讲到中国的能源投资需求,他说:“上述挑战意味着投入巨资进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以保持经济发展,实现环保目标,并为社会提供全面服务。估计2001~2010年能源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总计为5780~4510亿美元(其中石油390亿美元,天然气220亿美元,煤炭400亿美元,电力4780~3500亿美元)总额相当于每年GDP的2.8%~3.6%(资料来源:国际能源署、世界银行)。”
按上述数字计算,中国电力工业投资占能源工业投资的比重为82.7%~77.6%,平均约为80.47%。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电力生产和供应的固定资产投资占能源工业固定资料投资的比重为33.67%(1981年),到1990年提高到43.95%,大致增长了10个百分点,(1990年煤炭采选占19.41%石油、天然气开采占27.30%,石油加工占5.38%,煤焦、煤气及煤制品业占3.96%)。考虑我国今后将大量进口石油和天然气,今后将增加一次电力开发(指水电、核电及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电力工业取消供电工程贴费之后,配电工程投资也要计入电力生产和供应的固定资产投资,所以电力工业投资将会有极大的提高,这是完全合理的。如果今后要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化石燃料,电力工业投资占能源工业比重大的情况要继续维持。
从今后30年中,电力工业投资占能源工业投资的80%,中国的煤炭大部分要供电力工业使用,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和管道天然气初期也有相当数量要由电力来消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也有相当数量要转变成电力来利用,这就决定了中国能源工业的发展要以电力为中心。这说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建议中提出“能源工业的发展要以电力为中心”是非常有远见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从现在开始要特别重视为电力工业筹措足够的资金。
附: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能源战略和改革”国际研讨会介绍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专题国际研讨会——“能源战略和改革”11月16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正式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能源问题专家、著名能源组织的高级官员、中国政府官员、能源业界代表、部分专家学者共80余人,就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生产使用效率及优化能源结构等问题进行讨论,以期能对未来中国的能源战略调整及政策制定提供积极参考。
这次论坛的主题为“能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及相应的经济结构调整和政策选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本次论坛主席王梦奎致开幕辞,日本东芝公司董事长西室泰三、派克德基金会董事柯尔布恩·威尔伯代表外方致辞。
王梦奎在开幕辞中说,能源是世界性的大问题,近三百年来世界经济发展进程提供了许多经验和教训。在当代世界经济和科技进步条件下,能源问题又具有新的意义。中国正在积极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能源问题的妥善解决,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国正在深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能源战略也需要在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加以审视。这是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国际经济合作和世界经济发展也有密切关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在主题发言中说,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能源改革与发展,特别是中国能源的可持续供应问题,以及可能给世界能源形势带来的影响,一直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争论的议题,并一度成为“中国威胁论”的一个重要依据。一种很有市场的观点认为:能源供应将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可逾越的障碍,由中国能源引发的问题将严重影响世界能源安全。国内各界对能源的改革与发展也日益关注,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和论调。中国的能源形势到底如何,究竟严重到什么程度,应采取什么战略和措施,从容应对这种严峻的能源形势,以保证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等,迫切要求我们能集思广益,献计献策。也希望到会的各位国际友人能介绍国际上成功的经验,为中国的能源改革和发展提供宝贵的意见。在发言中,陈清泰还介绍了“中国国家能源综合战略和政策研究”课题组的研究结论:中国的能源发展确实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和挑战,特别是为保证2020年实现经济翻两番的目标,能源的供应形势将非常紧张。但从国际国内能源形势,中国能源领域的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所具有的巨大潜力,以及中国政府将实行的一系列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来分析,中国仍能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实现能源的可持续供应。关键是中国必须坚持加强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为核心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
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与会者围绕能源战略、经济改革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的能源使用与环境保护,中国的煤炭与清洁煤技术发展政策,城市规划:交通、建筑与节能,中国电力的发展与监管,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发展,中国能源政策和能源领域国际合作,中国能源部门的监管体制等八个专题问题进行了研讨。
——中国空调制冷网小新整理报道(部分内容摘自海外中国商务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