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暖业变革--空气源热泵采暖
2003年09月19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目前,在国际建筑业中已大多采用空气源热泵为供暖方式的情况下,中国的采暖行业对空气源热泵的推广却遇到了阻力“在淡水资源匮乏地区,空气源热泵的优势更为明显,现在我可以等着拿奖金了。”河北省秦皇岛市五兴房地产公司总经理王臻说。因为,在秦皇岛市百信图书广场建设中采用空气源热泵采暖,取得了超出预期的节能取暖效果。
日前,在河北秦皇岛召开的空气源热泵技术研讨会上,王臻公开了百信图书广场近几个月的电费收据,并算了一笔账:如果采用热力公司供暖,百信每月要付每平方米6.97元采暖费,相当于1个月4.7万元。而使用空气源热泵中央空调加上电梯、照明,就是在最冷的一个月,所有的电费才4万元。经测算,整个采暖季供暖费约合每月每平方米为4元。
事实上,2001年,秦皇岛市五兴房地产公司独立承担两栋楼的开发建设时,涉及采暖问题非常头疼,秦皇岛市没有热网供热能力,当时开发办提供给开发商煤气、电和油三种选择,但希望首选煤气和电。
究竟用哪一种方式最经济、最划算,有关方面组织专家,对全国各地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有介绍电热膜的,还有电暖气、电辐射、油锅炉、燃气锅炉、直燃机、水源热泵等。而有关专家对空气源热泵系统给予重点推介。
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狄洪发教授介绍,空气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是对室外空气放热和吸热,所以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中国大陆气候条件很复杂,在长江流域地区,冬季温度大约在0℃左右,但湿度很大,冬天制热运行,机组外板金腐蚀问题比较严重。另外,风换热器结霜问题也很难处理。
而在长江流域以北,冬季温度到达-8℃左右,而且水质比较硬,水换热器结垢的问题比较突出。在西北地区,风沙又是麻烦的事情。
由于部分开发商不了解产品技术性能,过多考虑初装费用而不算总账,也是否定空气源热泵的原因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江亿称,各种热泵系统虽然初期投资略高,但包括了空调设备。而几种热泵系统的投资都低于单独的采暖系统加上单独的空调系统。近年来,我国房间空调器的拥有量一直以20%的速度递增,目前北京市每百户拥有空调器超过6o台。从这一背景出发全面考虑采暖和空调的要求,热泵系统反而更经济了。
清华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中央空调事业部总经理孟祥君介绍, 目前国际上有很多建筑都在使用空气源热泵,尤其淡水资源匮乏地区,空气源热泵的优势就更为明显。所以,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强令所有建筑的中央空调系统均要使用空气源热泵机组,如香港中银大厦和中环广场,新加坡、台湾也是如此。
据介绍,过去只能在长江以南使用的空气源热泵,在2002年- 2003年这个采暖季已被清华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成功地应用到华北地区。但当技术人员为这项技术的突破而兴奋时,市场人员却发现了市场“北上”的难度,似乎并不低于技术的跨越。但在中国大陆,尤其是在华北地区,空气源热泵并没有得到大面积应用。
专家称,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燃煤造成的污染,同时满足电力供大于需的矛盾,是华北地区大中型城市环境治理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建筑采暖能源约占这个地区能源消耗的1/4以上,重新研究建筑采暖策略是这些地区能源结构的调整重点,对目前飞速发展的住宅建设有重要指导意义。
江亿的设想是,不同的燃料对应不同的最佳供热方式。对于城区燃煤炉采暖的用户,可以推广带有辅助热源的空气热泵方式和蓄热式电暖气方式。由于蓄热式电暖气方式具有最佳的对电力负荷削峰填谷效果,因此除电价上的优惠政策外,电力部门还应对蓄热式电暖气设备给予补贴。他提出,应严格禁止各种电热锅炉集中供热方式。对电热膜、电暖气等方式也应尽量控制使用,绝不能为了扩大用电负荷就推广直接电采暖。狄洪发认为,应提倡推广蓄热装置的电采暖设备,而不是仅仅直接用电采暖。我国电力系统最大的问题是峰谷差,而直接电采暖不会对减缓峰谷差有什么帮助。
--中国空调制冷网 小新 摘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