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强力扼杀空调厂家涨价冲动
2004年05月31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渠道商的行动再一次让空调生产厂家明白:谁才是空调市场上的价格决定者。
夏天的到来让空调的价格问题再度升温,在空调涨不涨价的问题背后,生产厂家和零售商家的裂痕正日渐明显。尽管厂家涨价心切,但渠道的意志再一次让厂家的涨价行动遭遇尴尬。
厂家涨价意愿遭遇商家狙击
5月22日,苏宁电器在全国30个城市、近百家连锁店全面启动“苏宁电器第七届空调节”,将空调的价格普遍下调了10%到20%。涨价呼声最高的海尔、美的、奥克斯等品牌赫然也在降价之列。苏宁电器集团副总裁孙卫民直言不讳地表示,苏宁举办空调节,目的就是要大力压制空调涨价之势,不涨反降,力求在空调销售洪峰到来之前,提前开闸泄洪。
在一定程度上,苏宁此举是在对空调厂家挑战其价格话语权的行动还以颜色。“五一”过后,空调厂家的涨价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以格力为首,包括海尔、美的、科龙、海信等在内的空调厂家纷纷加入涨价的行列,涨幅在3%到8%之间,就连此前一直声称要“将价格战进行到底”的奥克斯也参与其中。
在竞争激烈的空调市场上,厂家纷纷加入“涨价联盟”,实属迫不得已。从今年年初以来,空调生产厂家就一直在原材料大幅涨价的压力下苦苦煎熬,近期以来,这种局势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格力电器的人士称,建筑用钢材的价格近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回落,但家电用钢材的价格不仅没有回落,反而在继续上涨,此外,压缩机、塑料等价格则更是一直居高不下。
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只是个幌子,真正让空调厂家觉得涨价时机成熟的原因在于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缺货形势。今年“五一”期间,各大空调品牌的某些机型在全国范围内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供不应求。对此,科龙的人士表示,由于空调生产的核心部件压缩机严重供不应求,再加上各大空调企业都把确保海外订单的生产放在第一位,投放到国内市场的产品也相应减少,市场上出现缺货的情况很正常。
但商家显然难以容忍厂家的涨价行为,于是,商家的反击行动不可避免地展开了,这一次,苏宁站在了最前列。除了发动“空调节”行动,苏宁也没少费口水,先是对所谓的“涨价联盟”进行驳斥,接着又将空调厂家或明或暗的涨价行为揭了个底朝天。国美和永乐等家电连锁企业则紧随其后。例如,广东永乐此前就对其销售的主流空调的价格体系进行了调整,平均降幅达18.1%,而广州国美随后更是将其销售的主流空调的价格大幅下调25%到35%。
渠道压价受制两大因素
商家如此坚决地出手遏制厂家的涨价冲动,当然是事出有因。
孙卫民向记者坦承,苏宁坚持低价策略存在着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年初的订单需要消化,二是要在日趋激烈的渠道竞争中获取优势。早在今年年初,苏宁就向国内外的空调厂家订购了260万套空调产品,在今年“五一”黄金周结束后,苏宁已经完成了120万套的出货量,其中还有近20万套是向厂家临时订的货,这也就意味着到今年8月份这个冷冻年度结束前,苏宁还有160万套的销量要完成。如果空调涨价,势必对苏宁的销售造成更大的压力。而从渠道竞争方面来看,在厂家纷纷想涨价的情况下,哪个商家能压得住厂家的涨价冲动,把价格降得越低,就越能获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这也就是众多商家不约而同地对厂家的涨价行为予以反击的原因所在。
孙卫民则向记者表示,空调涨价是大势所趋,但出于加快今年行业洗牌的考虑,涨价的时机现在还不成熟,作为销售商,苏宁有责任推进淘汰小品牌的进程。言下之意,空调并不是不能涨价,但具体在什么时候涨,这个决定权在渠道而不在厂家。显然,在这次价格话语权的争夺战中,渠道的意志再一次占据了上风。从记者在广州了解的情况来看,空调厂家们涨价的愿望并没有实现,在苏宁、国美、永乐等销售巨头的重压之下,空调的价格整体不仅没有上涨,反而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海尔、美的、科龙等品牌的多款机型都被列入降价的范围。5月21日,行业龙头同时也是本次涨价行动的发起者格力在广州推出买空调返还电费的促销活动,变相降价150元到200元不等。看来,空调厂家们的涨价冲动只能在郁闷中等待新的时机了。
信息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