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域的B2C冷链物流要克服的难点

2014年01月22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本文所提及的“第三方全程冷链”,指的是跨区域的B2C冷链物流。

黑猫宅急便可以说是国内唯一一家全程冷链的B2C第三方物流配送公司,这个日本人创办的物流企业尽管日均近万单,但它的冷链体系基本只覆盖上海,只能“区域称王”。而拥有自营冷链物流团队的传统大企业哪怕将物流系统独立出来,基本也只做B2B的生意。

正因没有成熟完善的第三方B2C全程冷链物流体系,大家认为生鲜电商走本地高端化O2O路线才是出路。除却顺丰优选借力自己的物流体系打造的冷链,它本身依旧只是垂直化的B2C电商。而大多数需要借助第三方物流来进行配送的生鲜电商,在无法做到收支平衡时,对高昂的跨区域冷链配送成本也只能叹气。

组合配送

2013年5、6月份的荔枝大战中,顺丰优选在24小时之内将南方的荔枝送到了北方消费者的餐桌上,它所倚靠的,就是自建物流。顺丰优选可谓是生鲜垂直电商中最容易实现跨区域全程冷链体系的商家。

同样是自建的物流体系,京东的末端自营生鲜配送站也在尝试原产地直达餐桌的模式,类似的自建冷链物流只有大型B2C商家才能做到。而实际国内大多数生鲜电商资金并没有雄厚到可以自己去建跨省跨市的物流团队。

所以生鲜类目的大多数商家订单都被困在本地,无法接受跨区域的订单配送。而因为订单量不足,极少会有第三方冷链配送商家愿意做跨区域B2C这个事。

打造B2C的跨区域全程冷链物流体系看上去是一件复杂的事情,目前只有组合配送可以实现。

组合配送就比如菜鸟的“二段式”冷链物流配送模式,即干线+城市冷链配送公司和宅配进行组合。它的模式和黑猫宅急便有些接近,但似乎比黑猫要灵活一些。

这个模式不仅适用于生鲜电商,也适合更大类目的农业电商。

B2C二段式配送的难点

市场仍在培育

为什么生鲜电商喜欢走高客单价的路线?最主要的原因除了配送成本居高不下之外,还因为订单量不足。由于消费者的购买习惯还没有形成,从习惯网购水果,到网购肉类、鱼类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市场尚在培育之中。

消费者没有网购生鲜的习惯,直接导致生鲜订单量不足。而有一部分商家缺乏冷链运输的意识,认为用普通货物快递,只要第二天能到,那么也可以。但是实际生鲜产品在运输途中,如果没有较好的防护,随着外界温度变化,商家自己很难发现商品的物理变化。

订单量不足

买卖双方的意识缺乏使得需要第三方冷链物流进行配送的订单变少。而冷链干线的整车运输与零担运输,成本相差太大。

一个城市的冷链体系是否能成型和它本身的电子商务发展有关,而生鲜市场尚在培育阶段,所以订单量多的城市比较容易形成常规冷链配送体系。小的生鲜商家一般一天也就四五十单左右。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订单不足,无法凑成一整车,那么就没办法立刻进行配送。国内目前没有一家冷链公司可以做到像德邦那样能够提供冷链零担业务,即使是冷链的专线公司都没有。就算是B2B的冷链配送,以上海发北京为例,商超餐饮的客户每周只有两次需求,所以多半周三或者周五才进行配送。而电商讲究的是速达,今天下单,明天送达,蔬菜之类的更要求当日送达。但是天天进行冷链跨区域配送明显是不太可行的。

天猫预售在2013年7月份曾经做过一次美国车厘子的预售。预售时间为一周,一周预售完毕后统一进行配送,除去两天的生产期,全部订单在一周之内配送完成。但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从上海到北京这条线,需要中途加上几个城市才凑够一整车的货。

物流公司开放程度低

因为订单量少,零担业务的物流配送显然成本太高,而如果单纯由一家冷链干线物流公司来进行配送的话,每周两到三次也不符合电商的配送需求。

但是传统的冷链物流公司之间开放合作程度低,想要它们一起进行组合合作还需要时间。更重要的一点是,传统的冷链物流公司其系统本身不像宅配公司那样是为电商服务的,所以在反应速度上会比较慢,在库存和订单对接速度上还需要改善。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