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国家标准及节能产品认证会
2002年11月16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电机行业面临着国际社会的巨大竞争压力和挑战。从国际和国内发展趋势来看,推广应用中国高效率电机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据统计,我国电动机耗电占全国耗电量的60%以上,其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耗电约占35%,是耗能大户,所以推广应用中国高效电机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符合我国能源发展的需要。在国家经贸委的直接领导下,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等相关机构的积极配合下,中国标准研究中心经过两年的努力完成了我国电机能效标准的制定工作,并于2002年1月10日正式颁布了《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标准;且于2002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同时中国节能产品认证中心也正式启动了电动机的节能产品认证工作。 为了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实施,贯彻中小型电动机能效国家标准,顺利开展电动机节能产品认证,日前,由国家经贸委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司主办,中国标准研究中心联合中国节能产品认证中心、国际铜业协会(中国)、国家中小电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北京共同举办了“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国家标准及节能产品认证专题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推广高效电机,促进节能降耗”为主题思想,来自电动机行业的专家们分别介绍了我国以及国外电动机能效标准、测试方法、电动机节能认证程序与要求,并展望了高效电机广阔的市场前景。
出席本次研讨会的有国家经贸委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司、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中国标准研究中心、中国节能产品认证中心、国际铜业协会(中国)、国家中小电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旋转电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及电动机的生产企业、用户和新闻界的代表等共计200人。
我国政府非常关注电动机的能效问题,在此次研讨会上,国家经贸委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司徐志强处长指出:“我国工业能源消费占全国能源总消费量的70%以上,工业应是我国节能工作的重点领域。经贸委资源司已将主要工业耗能设备能效标准制、修订工作列为八大重点工作之一,中小型电动机能效标准是我国制定的第一个工业产品能效标准,今后我国还将陆续组织制定空气压缩机、风机、水泵等一系列工业产品能效标准,以进一步整体提高我国工业设备能源利用效率。国家要以中小型电动机能效国家标准为技术依据,利用《国家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目录》,将高耗能的产品淘汰出市场,同时积极支持电动机及其机电产品的节能认证工作,研究制定可行的激励性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完善高效电动机的市场推广使用机制,保障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GB18613-2002《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简称电动机能效标准)是我国第一个工业设备的能效标准。它既是电动机生产的技术依据,也是今后我国能源政策在电动机生产和应用领域中实施的主要依据。目前,开发和应用高效电动机作为一项重点节能技术和措施,已经得到国家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的极大关注。
世界上不少国家的政府以及电机产品的制造和使用单位对于电机的能效水平颇为重视。如美国于1992年10月24日正式通过了能源政策及节能法令,规定在60个月以后,即1997年10月24日以后,凡制造和进口一般用途电动机的效率必须满足所规定的指标,即所谓EPACT指标。达到该效率指标与原来一般的效率的电机相比,其损耗下降20%~30%,效率提高1.5%~5%。欧洲于1999年召开了高效电机会议,欧洲电机和电力电子制造商协会((CEMEP)和欧盟(EU)能源组织联合提出了欧洲电动机效率方案,即CEMEP-EU协议。该协议对每一规格电机规定了高低两档效率指标,产品的效率低于指标的称为eff3电机,介于低指标和高指标之间的称为eff2电机,高于高指标的称为effl电机。协议规定到2006年eff3电机不能再生产,到2003年底,effl和eff2电机必须达到50%产量。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相继制定了电动机的能效标准。
我国中小型电机近年产量为42000MW/年,其中低压小型异步电动机产量为27000 MW/年左右。由于小型异步电动机的产量较大,约占电动机总量的3/4,因此设计和制造出质量上乘的高效率小型异步电动机具有重要的意义。面临着国际竞争的压力,如何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降低能源消耗,降低能源占生产成本的比重,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我国中小型电动机出口量每年约为700万KW,占交流电动机总产量的20%,是我国重要的出口机电产品之一,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加强,国外电动机能效标准作为一项非贸易性壁垒,对我国电动机产品出口将产生一定的压力。
作为国际铜业协会(中国)的代表徐景奎先生在会议上作了题为《中国高效电动机市场现状与发展》的报告。他从“中国电动机市场发展状况”、“中国高效电动机市场状况”、“电动机制造商的现状”、“高效电动机在机械配套商中的应用现状”、“高效电动机在行业用户中的应用现状”、“高效电动机市场展望”等六个方面对中国高效电动机市场现状与发展作了详细的阐述。报告最后指出,通过对电动机市场的分析,发现高效电动机目前在市场中的优势是:国家能源政策、国家效率标准和节能认证政策的支持;高效电动机制造商的生产能力;供应商的积极性和市场意识;各行业管理机构对节能工作的重视。其中,电机节能是整个节能工作的重点;典型用户对高效电动机的需求升温。
尽管有了这些优势,但也存在着一些障碍,比如: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够;用户对高效电动机的不了解;高效电动机的价格障碍;机械供应商的节能意识差等。虽然有困难,但是并不是说推广应用高效电动机是没有可能的,因为这当中还存在着一些有利因素:国家政策体系正趋于完善;用户关心运行成本;高效电机推广活动的广泛开展;不合格电机产品将被淘汰出局;机械设备的效率将受到政府和厂家的重视。所以,针对高效电动机市场来讲,机会和挑战并存,机会多于挑战,且发展前景乐观。
作为置换高效电动机的成功范例,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建立了高效电动机示范项目,并收到了很好的节电效果。对于电力成本超过25%的重点耗能企业来说,如何达到节电增效,提高市场竞争力,是企业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会上,作为胜利油田代表的张小宁高级工程师作了题为《高效电动机在中国石化行业的案例研究及其发展前景》的报告。据张小宁高工介绍,胜利油田为了检验YX2系列高效率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节电效果,在其采油系统开展了一个示范项目,即:用8台YX2 系列电动机替代Y系列电动机, 测试时间为1个月。对高效电机的运行状况实行每天定时抄表、记录,通过实测,最后测试结果是替换前总产液量为12,297立方米,总耗电量为44,779千瓦时,单位耗时3.64千瓦时/立方米;替换后总产液量为12,400立方米,总耗电量为38,869千瓦时,单位耗时3.13千瓦时/立方米,替换后电能节省了13.2%,年节电71052kWh,节省电费3.24万元。因此,对于能耗企业来说,采用高效电动机是企业达到节能降耗的有效途径之一。高效电动机在胜利油田的应用,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该项目已作为节能案例纳入到国家经贸委节能信息传播中心的案例研究中,成为了其第54个案例研究。高效电动机以较低的营运成本和良好的运行性能,正成为用户的理想选择,市场前景乐观。因此,对于能耗企业来说,采用高效电动机是企业达到节能降耗的有效途径之一。高效电动机在胜利油田的应用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认真贯彻能效标准,实施效率认证制度是电机行业的当务之急。中国的高效电机在效率上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有进一步提高的潜力与空间。电机制造商要不断改进生产工艺装备和测试设备,提高批量生产高效电动机的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电动机用户也要认真开展节能降耗工作,积极选用高效电动机,共同为推动我国高效电动机的良性发展做出贡献。
国际铜业协会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推广和促进铜使用的非赢利性国际组织。现有正式会员三十个,代表着世界精铜产量的80%。6个协作成员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铜和铜加工企业。
国际铜业协会负责制定方针政策,长远规划和资金分配方案以使得促进铜使用项目在世界范围内开展。除了在美国纽约总部外,国际铜业协会在伦敦、圣地亚哥、北京、上海、广州、新加坡和孟买设有地区代表处。国际铜业协会的项目是通过地区代表处和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23个独立的铜发展中心以及一些生产厂家来具体实施的。项目的重点集中在主要的铜最终用途上,用于电力和信息传输的电线电缆、用于供水、供气、采暖的管道系统,用于建筑内外设计和装修的产品以及工业应用和汽车应用等。国际铜业协会支持有关铜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的科学研究。国际铜业协会向各国政府部门提供只对有关铜和铜合金的政策及法规的相关依据和建议。
国际铜业协会(中国)一直致力于铜与环境、人类健康等科学研究,希望在国内开展的各个项目能充分考虑到环保,健康,高效节能、新经济发展,并最终提高人类生活综合质量,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来电请垂询:国际铜业协会(中国)联系人:赵凯
电话: ext.18
传真:
E-mail:davidzhao@copper.org.cn
公关代理:EPD传播集团
联系人:朴京姬电话:/2776 ext.15
传真:
E-mail:coco@epd-consulting.com
背景资料
什么是高效电动机
虽然目前电动机具有比较高的效率,但是新的高效设计进一步降低了损耗,提高了效率,节省了电费。设计、材料和制造技术的改进,使得高效电动机比标准电动机的性能更胜一筹。高效电动机的初始投资成本虽然比标准电动机略高一些,但由于其高效率,多投资的成本通过节省的电费很快就能收回,投资回收期有时短至几个月。
国际背景
大多数发达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正在强有力地推动高效电动机的应用,正如他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