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十五”规划(上)
2002年02月21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一、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现状
(一)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发展迅速,生产企业遍及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了广东、福建、浙江、山东、河北、河南、四川及上海周边地区8个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区域。建筑陶瓷砖与卫生陶瓷产量已连续8年世界第一。2000年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的建筑陶瓷砖产量18亿平方米,建筑卫生陶瓷产量43.5万吨。
建筑陶瓷花色品种已达2000多种,卫生陶瓷花色品种也有300多种。自1998年以来,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出口总量已大大超过了进口总量,成为建筑卫生陶瓷净出口国。
我国先后从意大利、德国、日本、美国、英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引进了世界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装备,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的技术与装备水平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约有600多家建筑陶瓷企业全线或主机引进国外设备,40多家卫生陶瓷企业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与装备。可以说,世界上最先进的建筑卫生陶瓷工业装备在我国都有使用。同时,我国自主研究开发的年产100万-300万平方米陶瓷墙地砖生产线和年产60万件卫生陶瓷生产线已投入使用,4800吨自动压砖机也已通过鉴定并投入批量生产。卫生陶瓷组合浇注成型技术及装备已在大中型企业中普遍推广使用。研制并成功制造了喷釉机械手。国内已能设计制造多种节能型烧成窑炉,如墙地砖烧成用的各种辊道窑、内宽达3米的宽断面隧道窑和小断面卫生瓷辊道窑。我国国产设备总体水平已达到了国际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先进水平。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建筑卫生陶瓷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建筑陶瓷最大企业生产规模已达1亿平方米/年以上,卫生陶瓷最大企业生产规模为450万件/年。
(二)行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国内建筑卫生陶瓷市场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八五”末期,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的发展开始受到市场需求的制约,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市场进入买方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买方市场逐步成熟,建筑卫生陶瓷市场也由一度呈现的无序竞争向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市场需求已成为促进建筑卫生陶瓷产品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
2、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结构进行了适应性调整,非国有企业及大集团公司逐渐成为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主力军。
1998年底至1999年初,在广东佛山地区新增陶瓷墙地砖企业200多家,迅速形成了近5亿平方米的巨大年生产能力。这些企业绝大部分为私营或民营企业,生产规模大,技术装备较先进,生产成本低,在陶瓷墙地砖市场供大于求的形势下,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它们的崛起,挤倒了一大批工艺落后、效益差的中小企业。
“九五”期间,多家有著名品牌的外资企业以独资或合格的形式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城市投资建厂,发展很快。其特点是,具有世界领先的工艺技术和装备,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检验设备,瞄准中国“高档”陶瓷产品市场,应用先进的经营手段和强大的品牌宣传,盈利能力强,发展潜力大。
“九五”期间,国内逐步形成了一批较大的建筑卫生陶瓷上市集团公司,如福建豪盛有限公司,重庆朝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双菱集团、鹰牌公司,重庆四维瓷业有限公司,叟山陶瓷公司等。这些上市公司的主要特点是资金雄厚,生产规模较大,技术先进,管理制度完善,品牌有一定的知名度,成长性良好。
以上企业共同特点是技术与装备先进,管理水平较高,产品档次高、质量好,具有经济规模,品牌宣传强劲,在市场经济中有较大的优势。它们的出现,加快了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的步伐,有利于行业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推动了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的发展。
(三)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经过20年的发展,建筑陶瓷砖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2/5以上,卫生陶瓷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4,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国和消费国。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大多数陶瓷企业仍属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污染严重、能耗高、技术力量薄弱、产品质量档次低、综合配套能力及售后服务水平低等问题。
技术装备水平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拥有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装备,生产率提高了几倍甚至几十倍,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有了明显增强。但是软件技术和管理技术相对落后,还不能充分发挥先进设备的优势。
尽管受到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建筑卫生陶瓷产品仍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显示出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已具备了一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但所占市场份额不大。我国建筑陶瓷砖的年产量为意大利和西班牙的3倍,但建筑陶瓷砖年出口总量大约只有意大利建筑陶瓷砖出口总量的1/17,不足西班牙出口总量的1/10。
总之,目前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结构性矛盾还很突出,调整任务十分艰巨,由于低水平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企业的开发与创新能力差,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产量过剩和产品结构不合理成为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主要特征。只有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才能使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迈上新的台阶。
二、“十五”市场分析及主要产品的需求预测
(一)总需求量变化与需求结构特点分析
我国的经济建设健康、快速发展,带动了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的发展。到“八五”末,我国建筑陶瓷砖产量和卫生陶瓷产量分别已发展到15亿平方米与5400万件。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房改政策的实施,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注重住房的装饰、装修,追求舒适的生活环境。居民对建筑卫生陶瓷产品选择也逐步趋向高档化、品牌化,中高档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同时,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在节水、节能、环保等方面对建筑卫生陶瓷工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市场特点是:
1、从消费对象来看,中高档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一是星级宾馆、饭店;二是包括别墅、公寓、高档次商品房在内的高级住宅;三是高档公共建筑,如写字楼、商住楼、商业中心等,大多数采用国内生产或进口的中高档品牌产品。
2、从消费区域来看,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及经济比较发达的华东地区、沿海省市,对建筑卫生陶瓷产品的需求档次较高,是目前我国中高档产品的主要消费地区。
(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高档建筑卫生陶瓷产品进口将会增加,这一方面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对正处于发展中的中高档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将造成一定的冲击。我国必须加快建筑卫生陶瓷特别是中高档配套卫生洁具的发展。否则,外国产品将挤占以致垄断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市场,特别是中高档配套卫生洁具市场。
2、关税降低有利于进口生产建筑卫生陶瓷的关键设备、零部件及部分原材料,对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目前我国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只占很小的份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为我国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出口提供一个良好的贸易环境,有利于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特别是对欧美市场的份额有望扩大。我国产品具有原料、劳动成本低,价格比较便宜的优势,在产品档次适当提高后,完全可能成为国外相当部分民众的首选产品。同时,加大世界贸易组织,增加产品出口,有利于缓解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减轻企业压力。
(三)2005年国内主要产品需求预测
建筑陶瓷:15亿平方米
卫生陶瓷:5500万件
——摘自《中国建材商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