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德绳:低碳、绿色是建筑业年轮的亮丽一环

2011年03月07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吴德绳先生从最初的技术员、工程师到总工、再到设计院院长、顾问总工程师,他在建筑和暖通行业的从业史已接近五十年,快要达到他的大学校长所号召的“健康地为祖国工作五十年”的指标了。在这个过程中,从最初建筑的辅助行业--暖通,扩展到领导建筑的“龙头”--建筑师,吴总可谓将建筑设计行业的大部分流程都一一看遍。 吴总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建设设计院注册的001号设计院--与新中国同龄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担任院长近十年。当年曾有在路上同车的外国友人让吴总介绍哪些建筑是你们院设计的,吴总说简单点,只告诉你哪些不是我们设计的吧。 也正是因为这段在设计院从“辅助”到“主角”的特殊从业历程,不但让吴总对建筑行业有着与众不同的感悟,也揭示出“他是建筑界的一位哲人”的评价的缘由。关于我国建筑行业五十年来的变迁发展,今后低碳、绿色、节能建筑的推广和设计,近日和《热泵资讯》记者交流了他的观察和思考。 建筑年轮存留时代发展的轨迹 “我感觉从建筑史的年轮痕迹中,可以看出国家科技和经济的历史特点,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会出现很多辉煌的建筑与其适应,有些我们管它叫标志性建筑。”谈及建筑史,吴总打开了话匣子。吴总表示看待一栋建筑、一类建筑不能单单看他现在的形状、形式,要联系当时人们的审美意识和经济科技发展的水平,也一定贯穿了民族的文化特点。每一种建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人类建筑业的历史是非常深远、长久的,可以说人脱离洞穴生活的时候也就有了“建筑业”。几千年前已有辉煌的作品,比如希腊神庙;七八百年前辉煌的遗存,比如紫禁城等也都是我们熟知的。 “科技进步会体现在建筑的年轮上。比如我们发明了钢筋混凝土,我们所造的建筑一下跨度变大了,尺寸变得不得了了,形状变得雄伟和离奇了,那是过去我们使用石材、木材做建筑所无法比拟的。所以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历史的遗存,希腊神庙、卢浮宫、太和殿之类的建筑根本看不到现代大跨度的空间,这就是因为技术在进步。”但是现在我们处在了一个更新的阶段,这个阶段就是环保、低碳、绿色理念的形成过程,包括了地球变暖这样的科学预见性问题的认识使得建筑业有了绿色环保这样的需求和进步。我们现在就正处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里,会显示出从雄伟的建筑到绿色建筑的发展。 我们每一位业内的执业者是非常幸运的,大有作为的,前途召唤着我们。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其中带有道德层面的主旨。提及当下如火如荼进行的“低碳、绿色”,吴总更是认为建筑行业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个道德层面的理念体现在了对子孙后代乃至对全地球上,应影响到一个时代。但近代、近年所做的建筑还脱离不了利益驱使,道德层面的提倡在利益面前是脆弱的。这样道德体现就会有一定的滞后性。慢慢的形成一个建筑史年轮上的宽宽一环,现在还没有达到理想的高度,我们还要在这上面努力。现在可以看到一方面呼喊着低碳,呼喊着绿色,一方面筹建着600多米高的标志性建筑和超豪华大型建筑。难道这样的矛盾不是真实的吗?这种矛盾说明了近代建筑业既受到了利益的干扰,也在道德层面发展中增强感悟,所以我确信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更上升了,我们能形成真正的科学发展。利益的问题说到深层次,甚至还涉及国家、政治。在国家利益和政治、经济的综合博弈中,道德其实很脆弱、很幼嫰,需要慢慢的努力才能培养发展起来。因此我认为,在建筑史的年轮上,相信它会体现,在建筑史的进程上还要一段时期,但是光辉必然是有的。因为一定是朝这个方向走。我们是业内工作者,常常是在一种理念的支持下,一种历史范畴中的局限来面对这些问题,又必须落实在近期的手边的一个个操作上。 吴总说设计一个建筑没有远见是不行的,看方向是要有学术高度、政治高度、政策高度的掌控,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从这个高度来决策。行业处在大发展阶段,又是新的观念出现的时候,中国是近年全球建设量最大、建设速度最快的国家,我们当然应该更多的把新的理念体现进来。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学习了很多国外的建筑范例,在国内其实是淡化了建筑的地域性特点,这个淡化恰恰是要在提倡绿色环保低碳建筑中更正的。地域特点才能更多体现绿色、环保,因为材料、气候、能源特点、人文因素,绝对是因地制宜的。现在是经济腾飞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过分引入吸收,大量地照搬了很多国外的“昨天”,这种做法典型的削弱了应该尊重地域特点的原则,所以现在是国内外没区别、各城市没区别,这必属建筑史年轮上的缺憾、疏松的一环。 恰当的技术恰当地用在恰当的建筑的恰当部位,再恰当的把它们综合化 吴总分析设备、电气等辅助专业的设计本质时说到,建筑师、结构师和暖通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经济师的关系是有待讨论的。吴总是暖通空调专业出身,执业经历给了吴总一个了不起的机会!原来吴总在建筑设计院,尤其是民用建筑设计方面,是没有多少发言权的,因为暖通空调在建筑设计里面只是辅助专业,没有多少话语权。强势的建筑专业是主导,在很大程度上却抑制了辅助专业的创造性。但是,在吴总担任设计院长时,也看到了建筑师的苦衷,理解了他们执业的艰难和道路崎岖。 “我已经在建筑业工作了快50年,我现在可以说一句狠话,那么多辉煌的建筑遗存都是‘空壳’。我从业后的亲历和回头可见的短短历史,建筑物才有了自来水;供暖和空调,呼吸系统;电线,才有了智能化系统,就是大脑。这些“空壳”建筑物的辉煌和它们的强势造成了今天仍然对于我所说的那些有生命的、影响能耗极大的重要部分不对等,没有恰当的重视和各方面的合理支持。” 吴总说,建筑师的强势使得暖通工程师及其他的辅助性专业的重要性都被遮住了。这个遮盖有问题吗?其实是有问题的,因为建筑业发展到今天,我们谁都明白,建筑真正的品质很大程度在于建筑设备、能耗、运行的水平。但是一些建筑师,他们在设计时常不够重视这些内容。建筑师在这些方面又没有足够的知识,原因就在于历史就是这么过来的。外国建筑师会好得多,因为体制的区别,他们各专业是串联工作,我们是并联工作。在目前这个阶段,这些专业还属幼年。比如,什么样的建筑才是美的?吴总认为,建筑的美学,必须要有建筑技术的引导和支持。不节能的建筑还能叫美的建筑吗?比如说西直门某个大型建筑,美吗?大家都知道,巨大的能耗,夏天那么热,空调供给量超常,还能说它美吗?但那样的建筑还能建成,还能请进外国建筑师来设计,这就说明我们的建筑美学在建筑的技术引导和支持上其实还处于初级阶段,还不成熟。 建筑设备这个专业很幼小。一个建筑在设计时,把设计图画好以后就去施工。按图施工是多少年来土建的规律,竣工后就能用。但是我们的建筑设备系统就不同了,有一个要求叫做调试过程,并规定历经春、夏、秋、冬四季后隔年验收。政府也有规定支持这样做,暖通专业是隔年验收。大家又可曾知道,设备专业在项目隔年验收的规定执行中又是多么的脆弱呢?比如,2008年7月份我们把奥运会工程做完了,装修结束就验收了。8月份奥运会胜利闭幕后,各方皆大欢喜。到了2009年7月,按相关规定,暖通空调系统才应该正式验收,但谁会认真呢?业主不在乎,承包公司、投标单位和供货商也是尽量能简就简,甚至公司已经解散了。这么重要的环节就这么轻松渡过了,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设备专业的力量太弱小了,制度没有给它足够的支持力度。 吴总一个已做博士生导师的学弟,告诉吴总说暖通专业的“调试”这个词不对,应该改成“调适”。吴总欣赏地说,你太棒了!吴总说因为语言的精准来自理解的深刻。也说明带着这样一个错误我们竟过了几十年,这还能说咱们的专业成熟吗?吴总还顺口说了一些不精准的词语:节能建筑--低能耗建筑;电动汽车--电动车、电动座车;直流变频--变频调速;全寿命周期--全寿命期,说到这些,吴总显出了满腔的无奈。吴总认为建筑业在绿色节能低碳的发展当中,现在的构架实际上建筑专业、建筑师们太强势了,太偏于艺术性了,他们在建筑物的“被动环境营造”方面较有根底,但在“主动环境营造”方面太弱势了。在建材的科技性能的掌控上也很不足,应该让他们多学习一些设备专业的知识和理念,给设备专业工程师更多的话语权。同时,吴总也希望政府部门能够严格执行相关的、必要的规定,不让合理的有益的规章制度成为一纸空文。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