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空调退出中国市场 外企风光难再
夏普空调已经全面撤出国美、永乐连锁卖场,彻底放弃空调旺季,仅有几家代理商依然维系着夏普空调在国内的销售。简而言之,夏普短期内已然放弃空调业务,但对日后重返国内空调市场仍留有一定的余地。
此前,夏普方面发表声明,否认了这一消息。尽管如此,业内人士认为夏普空调市场份额已经很微小,退出中国市场只是早晚的问题,矢口否认是出于战略考虑。
但据分析师表示,夏普否认退出可能基于两点考虑:目前夏普空调在中国市场有库存,若正式宣布退出中国市场,经销商肯定会马上退货,这对清理库存不利,夏普会选择“慢慢地、低调地”消失;另外从品牌宣传角度来说,全产品线更有利于提升品牌价值。
资料显示,1992年6月夏普在中国空调市场起步,初期占据了高端市场很大的份额,尤其是在华东、华南地区,曾经夺得上海市场销售冠军。2005年夏普中国进行整合后,主打液晶电视,空调等其他家电产品在夏普战略版图上的地位则大大降低。
虽然夏普空调未将代理商割除,表明对今后空调业务还保有再续之意。不过从当下合资品牌在国内空调市场发展状况而言,重新启动的时间也许会较为长久。
国产品牌占据空调市场主导地位是不争的事实,以日系品牌为代表的外资品牌是中国空调市场比较特殊的群体,它们曾经是中国空调市场的拓荒者,同时始终也扮演着高贵品质代言人角色的合资品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面临着众多困难。现今活跃在市场上的合资品牌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传统家用空调品牌,如三星、大金、松下等,三星为代表的企业通过改革创新、巧妙利用政策等方式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二是中央空调品牌,如大金、欧威尔等。三是把品牌交给中国企业来运作,包括惠而浦、伊莱克斯等。品牌定位高端、水土不服、渠道模式单一、连锁卖场依赖度高等众多因素制约着不少合资品牌规模无法做大。夏普此次的退出,使得再次杀入变得异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