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暖通品牌节聚焦"全产业链"
巨大而空旷的台上,在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制冷空调工程工作委员会主任张道明教授的周围,围坐着来自暖通厂商、经销商、设计院、配件商、工程商、房产商等对话嘉宾。当被主持人问到产业链合作的重要性时,作为暖通业界最为知名的专家之一,张表示:"打造暖通全产业链,必须充分意识到价值链的价值传递与创造,并确保产业链每个环节的合理利润分配"。他正打算接着说下去,却被全场一阵先是从几个角落里响起,逐渐汇成一片的热情鼓掌打断了。
张道明教授讲话
这是9月10日在深圳召开的"第二届中国暖通品牌节暨2011中国暖通产业领袖年会"现场。所有与会者最终达成"产业链,共成长"这一重要共识,被认为是本届暖通品牌节取得的成效之一。
"麻辣评委"助阵巅峰对话
随着国内中央空调市场容量突破400亿元大关,产业链加强协作发展的呼声日趋高涨。一年一度的中国暖通品牌节,成为了各大暖通厂商总结得失、学习先进、聚集人脉、互通信息、解决问题、联系合作的最好平台。
其中,"中国暖通发展巅峰对话"承担了业界群英共商暖通发展大计的重要功能,张道明教授参加的对话环节是"打造多赢共荣的暖通全产业链"。据悉,暖通工业是典型的综合加工装配工业,配套产品门类多,从原材料、配套零部件到产品总装和销售服务,形成规模庞大的产业链条,是一个资金、技术和劳动力密集的行业,与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各部门都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特别是一些大型项目的操作,往往涉及产品、工程、设计、配件等多个环节的专业知识。在对话中,嘉宾们对打造多赢共荣的暖通全产业链表示出极大热情,同时也针对遇到的问题和矛盾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在"两岸四地暖通特色商业模式巅峰对话"的论坛环节,香港暖通界代表李耀华、珠海燕通环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严继光等嘉宾,分别介绍了两岸四地暖通产业的成功商业模式,这使与会企业代表深受启发。参与此轮对话的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建设部教育部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吴德绳教授认为,在这个时代,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他建议大陆的暖通企业应以"它山之石"作为借鉴,重视提供全新的产品或服务、开创新的产业领域,或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提供已有的产品或服务,坚持创造以用户为主的商业模式,赢得可持续发展。
其他如"解构优势品牌成长密匙"、"中国暖通业的’突围’之道"、"打好暖通企业人才流失’保卫战’"等话题,因紧扣行业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深入剖析行业当下的发展、成长现状及瓶颈,同样引发现场热议。令人关注的是,在全部论坛环节,台上除了对话嘉宾外,还特别设置了"专家点评席"和"媒体提问席"。其中,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分会名誉理事长吴元炜,中国电子学会洁净技术分会顾问委员范存养,暖通行业专家、湖南大学教授殷平等人共同组成"重量级"的点评专家团。有对话嘉宾表示,由于这些"顶尖专家"和"麻辣记者"的加入,使他们必须坦诚面对每一个议题及提问,不然将面临更加凌厉的"逼问"攻势,并在"观点大PK"中被中途喊"NO"。
记者提问席
专家点评席
行业要成长,需要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其他类似活动不同,"中国暖通发展高峰论坛"并不刻意避免和掩饰问题,而是勇敢地找出了暖通行业当前存在和未来潜藏的各种问题,通过对其成因和症结作出客观分析,集结多位学者、实战专家和与会嘉宾的智慧与专业知识,探讨出了实实在在的解决方案和克服途径。这一务实、创新的会风,得到参会者的赞赏。
奖项折射本土品牌喜人"长势" 近年我国中央空调国产品牌崛起迅速,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实现了角色的转变:昔日的"中国制造"快速转型为"中国创造",在国际市场上也由"追赶者"转变为"领跑者"之一。这些变化,在中国暖通品牌节的奖项分布上得到了折射。
专家给获奖企业颁奖
据悉,中国暖通品牌节组委会引进成熟的评选机制,致力于设立一个属于中国暖通人自己的奖项,将荣誉和公众赞誉授予那些通过杰出的市场表现和运作方案,打破屏障,提高销售业界和品牌价值的优秀暖通企业及个人。据统计,在本年度的企业类榜单中,共设立最佳产品质量奖、最佳工程服务奖、最佳创新产品奖、最佳商业模式奖、最佳转型升级奖等10大类奖项,在近20家获奖企业中,本土企业摘金夺银之势格外强劲,分获了近2/3的重要奖项。
例如,在我国将节能减排列入基本国策之后,众多本土中央空调企业正在照办,努力在打造"节能建筑"中扮演更加"负责任"的角色。中国暖通品牌节组委会为此专门设立5个"最佳节能减排奖"的获奖名额,面向将节能环保理念贯穿生产运营、产品设计、到销售服务等各环节,同时注重对供应商和相关方施加环境影响,提高"全过程"环境保护能力的暖通企业。10日揭晓的榜单显示,最终由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斯图华纳空调有限公司、约克(中国)商贸有限公司、麦克维尔中央空调有限公司共同分享了这一重要大奖,折射了本土优秀自主品牌在低碳领域努力赶超外资品牌的探索和进步。据了解,这些获奖品牌不仅是在"心目中最具影响力的暖通品牌"网络投票活动中得票数领先的企业,而且还通过了组委会专家组严格的评审,具有很强的实力。
"2011中国暖通界最佳营销领袖奖"同样受人瞩目。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董明珠、三菱电机空调影像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常务董事总经理荒木義臣、美意(上海)空调设备有限公司CEO吴展豪等18名营销领袖人物,用他们的行动推动了中央空调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展现出一个负责任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所应秉持的价值观。主办方之一的《冷暖商情》(Air Conditioning Marketing)杂志社长穆敏认为,这些具有引领性和前瞻性的暖通产业领袖和精英,用创新赢得了发展,用责任赢得了尊敬,为2011年中国暖通行业市场实践增添了别样亮丽的色彩,并必将成为未来行业变革的中坚力量。
上海瀚艺冷冻机械有限公司总裁潘亚平,表示很高兴成为本年度"最佳营销领袖"的得主之一,不仅因为它是中国暖通界规格最高的人物类权威奖项,同时"奖状"形式也令他耳目一新--这面奖状被设计成以《冷暖商情》"封面秀"为内容的精美镜框画,上面有当选人物的肖像、姓名、公司名和职务以及奖项的名称,便于展示和收藏。潘已计划将它陈列在办公室案头。
作为行业内第一份权威发布"中国暖通品牌30强",也受到外界的普遍关注。这份由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建设部教育部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吴德绳教授宣读的榜单,是根据产销规模、公司业绩、品牌影响、成长活力、社会责任等多维度指标进行梳理、排序,代表了中国暖通厂商品牌的最强阵营,也如实反映了不同品牌在暖通行业的竞争实力、美誉度和认可度。吴德绳教授认为排行榜犹如擂台,可以激发奋勇争先的精神、提振士气;他同时期待跻身行业"第一阵营"的优势本土企业,按照"十二五"规划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推动中国暖通业由"大"转"强"的过程中承担更大的责任。
中国暖通业出路抉择 对暖通产业来说,以下这些消息就像闪闪发光的钻石一样耀眼宝贵:国家"调结构、除通胀、促消费"产业政策组合拳、400多亿元的国内市场年容量、30%以上的年销售增长幅度。这些产业中兴的迹象意味着,未来我国家用中央空调的市场前景广阔,上升的空间非常大。
在我国中央空调起步阶段,外资品牌曾一度在中国市场占据绝对优势,90%以上的市场份额都被外资品牌瓜分。不过随着近几年来国产品牌的觉醒,局面迅速扭转,国产品牌不仅仅是在中国市场虎口夺食,更是在国际商场攻城掠地。目前,在我国中央空调行业,已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欧美、日系和国产品牌的市场角逐竞争激烈。
在家用空调领域,国内厂商同为这一经历的"过来人",但他们比从事中央空调的国内同行们抢先实现"当家作主",目前已在"家门口"夺取了超过九成的市场份额。令人振奋的发展趋势是:包括轨道交通、文化建筑这样的公共领域,商业大厦、酒店别墅那样的商业领域,以及通信、卫生医疗等特殊领域,均需要不同类型的中央空调机组,这给不同规模的中央空调企业带来不同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同时,带有新风系统的家用中央空调,适应了现代居室绿色环保健康的发展趋势,将会成为未来大众空调消费的主流。据统计,目前在美国和日本,家庭户式中央空调的使用率,已分别占空调行业70%和50%。而在中国,这个数字仅为5%,上升的空间非常大。
但本土企业现阶段存在的劣势,也显而易见。根据"第二届中国暖通品牌节暨2011中国暖通产业领袖年会"发布的报告称,我国中央空调企业虽然产能在逐年扩大,却依然没有走出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模式,相比较而言,真正的自有技术还比较少,在综合实力上依旧处于劣势;国产品牌在小型机组的市场占有率虽然抢眼,但是在高端市场,与外资品牌仍有一定差距,而且这种差距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大。
对此,参加10日暖通品牌节的吴元炜教授,这位中国暖通行业权威、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分会名誉理事长指出:面对国外厂家在中央空调领域的技术垄断,本土必须要"耐住寂寞搞开发"、加强自身的技术创新与研发;同时,他认为国内厂商不应妄自菲薄,中国的暖通产业已在世界同行中占据重要位置,并将持续扩大影响力。
10日正式成立的"中国暖通企业联盟委员会",被业界寄予重望。在活动现场,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分会名誉理事长吴元炜、建设部教育部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吴德绳、上海瀚艺冷冻机械有限公司总裁潘亚平、江苏汇中戈特尔空调有限公司总经理殷叔靖、《冷暖商情》杂志社社长穆敏等人共同为"中国暖通企业联盟委员会"揭牌。根据规划,这个被誉为暖通企业的"联合国"的行业组织,今后将致力于"搭建高端平台、倡导资源共享、促进业务交流、达成合作共赢",在处理暖通行业事务、推动企业间的协作发展、积极向外表达自己的主张和理念等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为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本届中国暖通品牌节上,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电力与资源综合利用处处长袁晓方、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许文发、中国电子学会洁净技术分会顾问委员范存养、湖南大学教授殷平、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制冷空调工程工作委员会主任张道明、上海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寿炜炜等嘉宾,分别进行了主旨演讲或在论坛环节分享了他们的精彩观点。近200名行业专家、暖通厂家及产业链代表出席了本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