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业:有品牌才会有市场
2001年10月20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十·一”前,家电业又爆出价格竞争的新闻。新科空调、乐华空调几乎在同一时间推出999元的促销机型,几乎比市场上主流品牌的同类产品价格低了近千元。尽管两家企业都表明是限量销售,但是这个消息还是一下子就把消费者的胃口给吊了起来。排队抢购的场面在两家企业的意料中发生了。
对于空调生产厂商的市场拓展行为,可以观察到如下的事实:凡是跳出来大打降价牌的企业,没有一家是大品牌。这并不难理解,在价格依然成为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选购因素时,低价永远深得人心。在这个前提下,小品牌要在已经相对成熟的市场格局下异军突起,降价是最为有效、立竿见影的手段。
价格竞争,实际上不过是一种低水平市场竞争手段。而提高服务与品牌的美誉度,从而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利润,更是已被业绩良好的企业实践所证实。
2001年上半年,IBM公司的营业收入为426亿美元,与2000年同期的410亿美元相比增加了4%,净收入为38亿美元。IBM在大中华地区更是取得营收增长15%的佳绩。为什么在其它公司举步维艰的时候,IBM却收入增长,创下了运营的纪录?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研究人员蒲少平观察分析认为,这得益于6年前所做出的战略决策,那就是在IBM公司中倡导服务。
现在,IBM有40%的收入来自于服务。2000年,依赖服务而达成的巨额营业收入在2000年高达332亿美元。在IBM的带领下,许多企业也都在开拓服务业务,而IT产业今天也已发展到了“以服务为主导”的阶段。
国际大公司的企业实践当对中国家电企业有所启示。
中国空调市场的竞争正在从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向前推进,这也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难度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企业采取了不同的对策,比较常见的做法是一些中小企业实行的所谓价格策略,也就是用降价或特价机的方式来谋求市场占有。
市场是扩大了,可紧接着的服务问题如何解决呢?小品牌短时间内可以建立生产线,却无法维持相应的服务队伍,甚至很多小品牌就是在损害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价格的。服务,成为小品牌的一块硬伤。
能够一直坚持品牌建设和强调服务的只有那些实力雄厚、眼光长远的大品牌。
9月底,就在市场上出现千元空调的同时,海尔空调遍布全国的数万名服务人员在56个城市开始了一项名为“亲情金秋”的客户回访活动。他们免费登门服务,并为用户进行换季保养、使用维护、清洁美化等各方面的咨询指导和服务。
在国内家电企业中海尔集团一直在服务、品牌形象上享有良好的口碑,其服务水平在同行业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这种策略下,尽管定价往往高于同行10%,海尔产品却在空调、冰箱、洗衣机三大项家电产品上取得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成绩。
商品社会里,消费者的需求总是在不断的变化,这要求与之相称的新型社会关系。服务可以说正是这种关系的一种文明标志。正如五星级酒店的硬件必须辅之于五星级的软件,而消费者在三星级酒店通常无法享受到五星级的服务一样,海尔每年都使自己的服务水平不断升级,这种新型的消费与服务的互动关系,拉近了与用户的距离,给用户创造了意料之外的满意,从而加强了海尔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