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业面临的又一张生死王牌

2002年06月13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中国加入WTO后,陶瓷行业许多企业都认为随着关税的大幅度降低,我国陶瓷产品会大量走向国际市场,并随着国民待遇资格的取得,会在国际市场上畅通无阻。然而,但众多陶瓷企业站在国际门前时,才发现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处处阻拦着中国陶瓷业走向WTO市场的脚步,而且这些“门槛”大都披着合乎WTO规则的外衣,这就是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它正成为我国陶瓷业迈出国门所面临的非关税壁垒的又一张生死王牌。 技术壁垒是我国陶瓷业比遭遇价格反倾销更为强大的一只拦路虎。今年元月14日,我国建陶产品出口印度遭遇自加入WTO以来所最严重的反倾销败诉,印度厂家要求对我国部分瓷砖征收247%的惩罚性高额关税。虽然国内建陶生产“大鳄”新中源拍案而起,向印度政府进行反倾销诉讼,但因其在2000年4 月至2001年3月没有出口印度的记录,不但未能胜诉,反而因此成了观众席上的被告。反倾销一箭封喉,中国陶瓷业兵败印度,个中教训给每一位欲走向国际市场的企业以深刻的警醒与启示。中国陶瓷业才刚刚站在了WTO的起跑线上,除了最常见的价格反倾销外,还有更大的拦路虎挡在中国陶瓷业的面前,欲想走向国际市场,还有一段漫长的“障碍”在等待着我们去一个个跨越。 技术壁垒在国际贸易中最常见的形式主要有技术法规和标准与合格评定程序壁垒、包装和标签壁垒、检验检疫壁垒、环境壁垒和信息壁垒等。它是一些发达国家利用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制定一系列苛刻的技术条件和加工标准,提高产品的技术要求,目的就是阻止发展中国家向其出口产品,以保护本国的企业利益不受损害。由于它披着高科技的外衣,在国际贸易中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因此不容易受到国内陶瓷企业的重视,使我国众多的陶瓷企业普遍缺乏化解这种壁垒的危机感与能力。 技术法规是国际贸易中常见的手段,它主要是进口国为了达到限制别国出口的目的,通过政府部门制定和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条令和规则等文件,以加强对进口商品的管理,内容包括产品功能、劳动安全、健康卫生、自然环保、能源利用、计量运输等规则,它通过制定一整套技术性文件,以达到阻碍别国产品进口的目的。例如上世纪末,美国以减少噪音为由,禁止英法联合制造的超音速飞机使用纽约机场达2年之久,英法两国不得不把这种客机用于利润较低的航线而导致亏损。此后,西欧的“空中客车”在同美国波音公司的竞争中获胜后,美国又以安全为由,剥夺该客机使用华盛顿机场的权利。通过提高技术标准来限制别国产品进口,是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常用的技术壁垒手段之一。日本为了限制我国大米的进口,对大米农药残留项目的检测从1994年的56项增加到1998年的104项,有些技术指标达到了苛求的地步。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是与国际市场接轨并取得有效通行证的主要手段。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各类工艺标准和生产标准日渐繁杂,形成了门类齐全、体系完善、手段先进的标准构架,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有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等。目前,我国工业标准约有70%--80%低于国际标准,这是我国工业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经常被拒之门外的根本原因。陶瓷行业最常遇到的强制性标准是陶瓷中的铅含量超标。这一点应引起陶瓷企业的足够重视。令人可喜的是,我国《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标准(GB6566-2001)已于今年元月1日起实施,它改变了过去陶瓷产品放射性标准不统一、判定不一致的缺陷,对规范陶瓷产品生产正当其时,起到了指导作用。此外,国际上通行的ISO9000系列标准的认证,是目前合格评定程序的主要内容,它分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是企业迈向国际市场必不可少的通行证。目前,我国不少产品质量高、管理体制先进的陶瓷企业虽然已经取得了质量认证,但却不能持之以恒;有的企业仅仅把认证当做一件取得市场准入证的手段,或者花钱请一班所谓的认证专家,闭门编写质量文件,一旦证书到手便万事大吉;也有一些企业对此不够重视,只想在国内低层次上参与竞争和挣扎,对认证工作不屑一顾,这些企业,在国门打开之后,既无力迈出国门,又难在国内市场有所作为,只是苟延残喘,最后的结局是必死无疑。 包装与标签也是我国陶瓷行业所面临的一道壁垒。在进出口贸易中,许多国家对商品的包装材料做了严格的限制,对安全性、环保性、可再生性和回收性都有非常具体的要求。比如用天然林木材包装的商品,除要对其征收高额的关税外,还要求包装材料上不得有大于3毫米的虫眼蛀洞,甚至连木材的水分都有严格的规定;对包装的几何形状、尺寸、颜色、重量等都有细致如微甚至别出心裁的规定,出口企业必须谙熟这些繁杂的规定,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临阵不乱。目前,我国陶瓷产品绝大部分是使用木材和稻草类纤维做的纸质包装,具有很高的处理性和回收率,但由于外观粗糙,常常受到个别国家的责难和抵制。也有一些企业采用泡沫塑料包装,这类材料回收利用和再生性难,一般要较高的关税。另外,一些国家对包装物实行绿色环保制度,这也是我国陶瓷企业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对于产品的标签,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要求,比如法国,法律规定所有进口商品的标签说明书、使用手册、合格证、保修单、广告宣传等信息材料都必须使用法文。而欧盟的环保意识最强,对包装和标签的环保要求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目前已实行了CE标志,为国外产品进入欧盟筑起了更强大、更安全的屏障,国外企业稍有不慎,便会遭遇退货、扣留、销毁甚至起诉。 近年来,我国陶瓷产品出口深受检验和检疫要求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对陶瓷产品中铅含量的检验和部分国家对陶瓷放射性含量的检验。长期以来,我国众多的陶瓷企业并不重视对陶瓷产品中上述两项指标的检验工作,有些企业甚至连起码的检测设备都没有,缺乏专业检测人员和科学先进和检测手段,尤其是日用陶瓷中的铅含量,它关系着每一位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但由于我们相对落后的消费水平和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对此一直未能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当我们站在WTO的门槛前时,才发现一些发达国家对此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在世界各国中,日本最善于运用各种手法,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日本不仅利用多种苛刻繁杂、甚至重复的检验制度来限制进口,而且还利用各种无需理由的手法来限制进口。为了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不少国家挖空心思,费尽心机,有的以拖延检验检疫时间为手段、有的以远离港口和码头设置检验机构为手段、有的以重复检验为手段、有的对检验标准朝令夕改为手段、利用各种手法,限制外国产品进口。对此,我国外向性陶瓷企业除了熟稔出口国的检验检疫制度外,还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对自己的检验机构也要尽快与国际接轨,提高资质等级,使自己的检验结果具有权威性、公正性和广泛的认可性,为产品出口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陶瓷行业属于劳动密集性产业,受环保影响的因素较大,因此在产品出口中还要做好迎战环境壁垒的挑战。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和欧共体常用的环境壁垒手段有:制定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环境标志认证和准入、环境卫生检疫制度和环境包装等,它已成为目前国际上主要的技术壁垒之一。目前,我国陶瓷行业个别企业仍在使用煤来烧制,造成大气的严重污染;原料的开采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对生植被破坏严重;制造车间粉尘满天,对职工身心造成极大的损伤;包装采用泡沫塑料,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凡此种种,都可能成为被出口国依据其环境方面的法律对我国产品提出非议并拒绝进口的依据。环境壁垒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壁垒形式,它以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人民健康为名,比其它壁垒更具合法性和隐蔽性,而我们要做的,除了认认真真地搞好自己的生产环境和不折不扣地执行国际上通行的环境标准与认证外,似乎别无它法。ISO14000环境认证是目前最常见的国际认证,陶瓷企业必须认真对待,及早准备,不要等到人家提出诉求来了再临时抱佛脚。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际贸易,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电子商务提供了高效快捷的互动平台。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电子商务已经成了最主要的交易形式,它不仅提高了国际贸易的交割效率,而且促进了企业内部电子网络化的建设与管理,受到大多数国家的重视。随着电子商务的技术支持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在发达国家的应用日趋广泛和成熟,一些国家开始强行要求以EDI方式进行贸易。我国陶瓷企业由于受国内计算机发展水平的限制和传统销售模式的影响,信息技术发展比较落后,个别先进的大企业虽然成立了电子商务部门,但由于受软硬件设备和人员的限制,很少在互联网上开展商贸活动,有些企业虽然设置了自己的网站,却徒有虚名,除了几句企业简介和几张图片外,没有多少内容,显得空洞而又苍白,根本无法与国际电子商务平台相适应。目前,一些国家已开始实行电子签证系统,这对我国大多数陶瓷企业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电子签证系统,实际上成了某些发达国家制造技术壁垒的又一借口。 无论怎样,WTO都为我国陶瓷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空前的机遇,关税壁垒正一步步瓦解,而非关税壁垒又不期而遇,陶瓷企业除了经常性的价格反倾销外,还必须做好迎战技术壁垒的挑战。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才能在更广的领域、更大的范围、更深的层次加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也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陶瓷产品的出口。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