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家电业遭遇极寒 格力“春暖花开”
这两天,南海之滨的珠海气温达到入冬最低,平均气温直降至10℃以下,庞大的空调城——格力电器却依旧热火朝天,工人加班加点的赶生产,喜气洋洋的格力人在被问到年终奖时只是笑不拢嘴,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更是直率:“格力电器没有感觉到寒冬,格力人很温暖。”
2011年的格力,是幸福的。
继2010年格力电器三大核心技术全球首发,将中国空调技术水平推至世界领先的地位,赢得世界尊重;2011年,格力电器再携“R290环保冷媒空调”、“多功能一体地暖户式中央空调”、“高效直流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三大“国际领先”技术精彩亮相,标志着格力电器在中央空调核心科技研发上已牢牢掌握全球空调行业话语权,家用、商用全线开花。
格力电器董事长朱江洪提出的“科技救企业,质量兴企业,效益促企业”的战略思想,把自主创新作为立业之本,在技术研发投入上不设上限。迄今为止,已有七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拥有技术专利4000多项,仅2010年就申请专利800多项,平均每个星期申请专利15项。正是基于对技术创新的高度重视,格力电器的营业收入和纳税额实现了连续稳健快速增长。
在2010年实现营收608亿元的基础上,201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超过640亿元,超去年全年;净利润37.73亿元,利润率超过5%;累计纳税164.77亿元,连续9年位居中国家电行业纳税首位;家用空调产销量自1995年起连续17年位居中国空调行业第一,自2005年起连续7年世界第一。
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在市场不扩大的情况下企业的增长,恰恰能体现品牌的价值,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能显示这个品牌的魅力。
2011年的格力人,是幸福的。
2011年年初,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提出“幸福广东”的概念,随即成为流行词汇。董明珠说,自己首先要创造一个幸福格力。
随着格力电器的飞速发展壮大,格力人的薪酬待遇也稳步提升,2011年,格力的一线工人年薪已达5万元。而根据广东某人才市场发布的《2010珠三角企业薪酬调查报告》,模具业一线员工的平均年薪是18948元,电子业生产线一线员工年薪为15468元。董明珠笑着表示:“今年年终奖还会涨。”
每年春节,格力电器都组织员工团购火车票,保证员工们春节都能回家。格力的一名90后员工阐述了幸福的定义:“幸福就是当其他工厂打工的老乡都在为买不到票犯愁、无心工作时,我们就安安心心的上班,等着公司帮忙定好车票回家咯!”幸福原来如此简单。
格力电器公开承诺,不管在多困难的情况下,都绝不会裁员,不会抛弃任何一名员工。也正因为如此, 在2012年来临之际,8万格力人齐心协力打造了格力电器这艘诺亚方舟。
格力电器无限宽广的发展前景也给了员工以无限的希望。20年时间,格力电器建立了一整套“选、育、用、留”人才培养体系,作为格力电器中坚力量的干部队伍,大都来自基层培养。
在格力干了近10年的两器分厂员工这样说:“在这样一个发展稳健的公司,只要我肯努力,就有机会,就能成长,就能看到希望,不用为未来担心,这就是我想要的安全感。”
的确,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来自对未来的期待,也就是温总理所说的“信心”。格力电器健康的发展给员工带来的不仅是“幸福”的现在,还有“幸福的将来”。而这,也许才是最重要的。
2011年,格力空调的消费者也是幸福的。
基于格力电器核心科技的厚积薄发,2010年格力向市场推出众多技术、功能、外观领先的空调产品,如U系列、I系列变频空调,让消费者走在时尚潮流的前列,畅享国际品质。
2011年315前夕,基于对自身技术与品质的自信,格力电器率先向业界宣布:在空调整机免费保修6年的基础上,实施“变频空调一年免费包换”的服务政策,再次将服务标准提升一个档次,引来同行纷纷跟进。
“企业的发展需要把消费者当成自己的生命。”董明珠表示:“格力电器为什么会提出‘变频空调1年包换’,就是为了对消费者负责,带来更好的产品,带领整个行业提高产品质量。”